|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
|
cture;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之一,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1/3,多伴有大结节骨折、肩袖损伤。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采用AO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24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 例,男性14 例,女性10 例;年龄48~76 岁,平均51.5 岁。车祸伤7 例,高处坠落伤3 例,跌伤14 例。左侧10 例,右侧14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脱位。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 例,三部分骨折15 例,四部分骨折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5d。
1.2 手术方法 完全遵循AO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的原则。患者取仰卧位,患肩抬高。臂丛麻醉或全麻后,前外侧“L”形切口经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注意保护头静脉、肩关节囊及肩袖组织血运。显露肱骨近端充分暴露骨折,不剥离骨膜,清除血肿及嵌入骨折间的软组织,有肩关节脱位者先纠正再牵引复位,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复位后的骨缺损予同种异体骨植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安放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结节间沟后0.5~1 cm。放置导向装置及LCP钻头导向器,骨折近端要注意不要钻透对侧骨皮质,否则螺钉会穿过关节面进入关节腔。肱骨头一般用3~4枚锁定螺钉。骨折远端为皮质骨,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普通3.5 mm加压螺钉或锁定螺钉固定。肩袖损伤,可将冈上肌和肩胛下肌肌腱用不可吸收线或环扎钢丝固定在接骨板的缝合孔上,合并肩关节脱位半脱位者关节囊修补。C臂透视下满意后冲洗伤口,置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抗炎消肿对症治疗,术后第2~3天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及腕肘关节活动,3 d拔除负压引流管,术后1周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2~3周开始钟摆锻炼,术后4~6周复查X线片,若骨痂形成可加大各方向主、被动锻炼。
2 结 果
本组24 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与断裂;无肱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周(4~11周)。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1 例,良9 例,中4 例,优良率83.3%。
3 讨 论
3.1 治疗方法的选择 肱骨外科颈处为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Neer将肱骨近端分为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干四部分,以此为依据可将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四型,对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大多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但对于部分粉碎性难以闭合复位的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四部分骨折病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手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采用克氏针、骨片钉、中空加压螺纹钉等,虽具有微创的优点,但固定强度不够,容易发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而且失败率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克氏针、“T”形或“L”形、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等治疗方法。克氏针固定易滑脱、松动,难以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恢复差,且容易引起骨不连和畸形愈合。“T”形或“L”形、三叶草钢板需要广泛的软组织切开,影响肱骨头血运,有肱骨头坏死可能[2]。人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复合镇痛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