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
|
【关键词】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尤其四部分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该类损伤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满意疗效[1]。我科2003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18 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男7 例,女11 例;年龄48~79 岁,平均59.2 岁。根据Neer分类[2]均为四部分骨折。新鲜骨折16 例,陈旧骨折2 例。合并脱位5 例,其中4 例为前脱位,1 例后脱位。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麻醉成功后取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暴露肩关节后取出肱骨头骨折块,保留附着有肌肉的大、小结节骨折块。根据肱骨髓腔大小扩髓,扩髓保持20°~35°的后倾,用肱二头肌腱长头松紧度来确定假体置入高度并作好标记。冲洗后打入髓腔塞子,注入骨水泥,插入假体,使人工肱骨头保持在20°~35°后倾位。所有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把附着有肩袖组织的大、小结节骨折块用丝线固定至假体颈部小孔或肱骨近端钻孔附着(见图1~2)。检查关节活动度良好并稳定后逐层关闭切口。
图1 左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术前正位X线片图2 左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术后正位X线片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术后第1天开始行肩部肌肉收缩锻炼,在医师的帮助下逐渐进行被动的肩关节活动以及重力辅助下的钟摆练习,尤其注意前屈、内旋和外旋锻炼。6周内应避免滑轮辅助上举练习以免影响大、小结节愈合。6周后去除三角巾悬吊。
2 结 果
随访6个月至4年8个月,平均21个月。围手术期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综合评分[3],本组评定结果为平均26.2分,27分以上(优)4 例,24~27分(良)12 例,18~24分(中)2 例,优良率达88.9%。18 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9.5分,功能方面8.5分,肌力和运动方面为8.1分。
3 讨 论
大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Neer分类二或三部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四部分骨折效果较差。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疼痛,尽早和尽可能恢复肩关节功能。四部分骨折移位对肱骨头血供破坏较大,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年龄较大的患者,存在着骨质疏松,骨折严重粉碎,复位难度极高,常常无法获得有效内固定,术后肩关节疼痛、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近十几年来很多学者主张对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4~7]。Naranja等[4]研究认为四部分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早期行肩关节置换术优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Compito等[1]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术后优良率接近80%,而在保守治疗组中满意率为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术后满意率为30%。Schai等[5]在一个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四部分骨折中,肩关节置换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内固定治疗组。Phipatanakul等[7]经分析发现肱骨近端骨折早期假期置换效果优于晚期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肱骨头位置的准确恢复是一个挑战,不准确的假体放置伴之而来的是手术结果不满意。假体正确置入是保证软组织张力平衡和肩关节稳定的基础。若[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自制简易气管引导器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髋臼后壁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