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部栗刺异物伤40例临床分析 |
|
【关键词】 栗刺异物伤
农作物眼外伤患者在基层医院较为多见,眼部栗刺异物为其中的一种,具有伤情复杂、易引起严重感染及治操作困难等特点,诊治不当易造成眼部感染甚至失明。本院近4年来共收治眼部栗刺异物患者4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在本院诊治患者。其中眼部栗刺异物40例(40眼)。其中男28例(28眼),女12例(12眼),年龄最大75岁,最小者5岁。
1.2 眼部情况:栗刺异物40只眼,其中球结膜及角膜均有栗刺异物11只眼,深层角膜未穿透16只眼,角膜穿透未伤及晶体10只眼,角膜穿透致外伤性白内障2只眼,眼内炎1例(1眼)。全部患者以伤眼畏光流泪、异物感、视物模糊为主诉。
1.3 并发症:并发虹膜炎16例(16眼),并发眼内炎2例(2眼),外伤性白内障2例(2眼)。
1.4 就诊时间:最短者半小时,最长1个月。
1.5 手术方法:常规1%倍诺喜表面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用ZEIS显微镜放大12倍观察异物。如果栗刺埋入角膜深层或周围已有浸润,可用5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呈45度角拔取,栗刺头细根粗易拔出。对埋入实质层者可用针头拔开角膜浅层暴露栗刺末端,再用镊子夹取。还有对位于角膜内皮层或深刺入角膜全层者,要加球后麻醉,防止眼球转动,在显微镜下操作。在栗刺周围的角膜面用宝石刀作一板层小切口,暴露断端后取出。也可作一侧切口,在前房内注入少许粘弹剂,一方面避免栗刺落入前房时伤及晶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内面将栗刺托住形成向外挤出压力。对穿透角膜栗刺剔除后可能有少许房水外渗,可予迪可罗眼膏涂眼后单眼包扎1天,创口均自行闭合。其中2眼栗刺伤及晶体,笔者用超声乳化并吸取晶状体及异物。
1.6 术后处理:术后用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涂迪可罗眼膏,对并发虹膜炎及眼内炎者,全身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并用阿托品眼药水散瞳。
2 结果
本组40例(40眼)中经角膜或结膜1次摘出栗刺者35例(35眼),占87.5%;分2次摘出者5例(5眼),占12.5%;Ⅱ期摘出异物的5例(5眼)中包括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超乳摘出异物2例,并发眼内炎摘除眼球1例。异物摘除后视力基本不影响者30例(30眼),占75%。
3 讨论
板栗刺造成眼球植物性异物伤在板栗产区收获季节较常见。由于板栗刺针硬而锐利,轻者致角结膜异物残留,重则致角膜穿孔。由于植物性有机物眼内滞留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1],板栗刺一旦穿透角膜就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眼内引起眼内感染[2],应尽早摘出,预防感染。板栗刺细小,数量多,而且植物异物易断、易碎、不易拨出,尤其是异物存留时间长,摘出板栗刺有一定困难[3]。因此在摘出板栗刺时一般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因为显微镜下眼部组织层次结构清晰,异物定位准确,可避免晶状体及眼内组织[4]。栗刺异物多为多发性,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按先浅后深、先斜后直的顺序逐个取出异物[5]。为防止房水流出造成眼球变软,导致剔除栗刺困难,应最后取出穿透角膜全层的异物。笔者用的都是一次性皮试针头。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具有简便、无菌、针尖锐利的优点[6]。尽可能减少了角膜组织的损伤,维持角膜透明度,视功能不遭受影响,避免交叉感染。本组有12眼已刺穿角膜到前房,其中2例(2眼)已伤及晶体。本组40例(40眼)中1例(1眼)并发眼内感染与异物残留眼内时间有关。据报道1~2天就诊的感染发生率为13.63%,3~5天就诊感染率为28.20%,大于5天就诊感染率为66.7% [7] 。因此栗刺刺入眼部后应尽时行异物摘除术尽可能一次性取出。对于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在手术时应先取出栗刺异物再行晶体摘除,以防栗刺脱入虹膜及玻璃体腔内。对于前房内栗刺异物,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7例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重建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外伤性原发性脑干伤21例治疗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