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痕量元素 血液 铅中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铅中毒并不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是当今儿童保健的疑难杂症,治疗颇为棘手。虽有驱铅效果好的络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药物,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可以引起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为寻找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驱铅药物,我们应用中药智杞颗粒,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方法,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中药驱铅对儿童血微量元素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按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91年制订的儿童铅中毒标准[1]≥0.48 μmol/L,患儿伴有或不伴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多动、偏食、厌食、烦躁易怒、夜睡不宁、腹痛、腹胀、便秘。根据血铅(BPb)浓度分为5级:Ⅰ级:BPb≤0.48 μmol/L;Ⅱa级: BPb 0.48~0.67 μmol/L;Ⅱb级: BPb 0.72~0.96 μmol/L;Ⅲ级:BPb 0.96~2.11 μmol/L;Ⅳ级:BPb 2.16~3.31 μmol/L;Ⅴ级:BPb≥3.38 μmol/L。
1.2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患儿均经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儿科检测血微量元素发现铅中毒。其中男71例,女75例;年龄3~12岁,其中3~5岁58例,5~10岁52例,10~12岁36例;伴有厌食104例,活动过多80例,睡眠障碍52例,脾气烦躁55例,无伴随症状36例;居住环境差(近马路、工厂)62例;有吮手指、咬手指习惯75例;BPb Ⅱa级36例,Ⅱb级51例,Ⅲ级59例。
1.2 治疗方法
予智杞颗粒(药物组成:枸杞子、益智仁、煅牡蛎、牛磺酸。湖北汇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50026,批号:060501,1袋2 g,),3~8岁1次1袋,1日1次;9~15岁,1次1袋,1日2次 。服用30 日。在观察期间均避免同时使用其它药物。
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在服药前、后均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济南开发区齐力分析仪器厂)测定血BPb、锌、钙、铁水平。
1.4 疗效标准[2]
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BPb<0.48 μmol/L。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BPb呈动态下降。无效:经1个疗程或以上治疗症状无改善,BPb无下降,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系统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146例患儿治疗前后血铅、锌、钙、铁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146例患儿治疗前后血铅、锌、钙、铁水平比较(略)
由表1可见,服药后患儿的血铅明显低于服药前,血锌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钙、铁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污染的根本原因。铅尘是随处可见的危险暴露源,铅尘大部分因汽油燃烧而产生,部分来自工业污染和含铅油漆的风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把铅摄入体内。近20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劳动卫生问题,使全国城市儿童有一半以上处于(伴或不伴症状)亚临床铅中毒状态。铅对机体的损害是多器官、多系统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对铅的吸收快,血铅在很低水平即能对儿童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铅中毒临床表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咽干、食少脘痞、面黄体弱、睡眠不安等症候,具体归纳为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根据中医理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又因肾藏精,精足则令人智慧聪明,肾主骨,补肾亦可壮骨。智杞颗粒正是通过滋补肝肾,强壮筋骨,降低血铅,增长智力,增强体力,促进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