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ent (P<0.01,P<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atty liver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drip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are confirmed.Therefore the method was worth for application of clinic.
【Key words】 Fatty liver;Acupuncture therapy; Traditionary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CM therapy);Ginseng;Panax pseudoginseng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据报道我国成人脂肪肝约占5.2%~11.4%[1],在脂肪肝患者当中,肝纤维化发生率达25%,且1.5%~8.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2]。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确,西医治疗还缺乏特效药,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脂肪肝的辅助治疗。2007-01—2008-01,我们应用针刺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脂肪肝50例,并与水飞蓟宾胶囊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2~71岁,平均(39.0±12.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6.7±3.2)年;肥胖者32例;有长期饮酒史者23例,有肝炎病史者18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病者12例,肝功能损害者38例;甘油三酯(TG)升高者36例,胆固醇(TC)升高者42例。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0~70岁,平均(38.3±12.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6.5±3.2)年;肥胖者35例;有长期饮酒史者26例,有肝炎病史者16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高血压病者12例,肝功能损害者37例;TG升高者38例,TC升高者41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肝脏病学》[3]确诊。肝区不适或胀痛,伴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异常;血脂异常,其中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有2项异常;肝脏B超检查呈回声波衰减。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针刺。取穴: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选用0.5寸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1次。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T701—1B电麻仪(疏密度8~80 Hz,疏密度转换14次/min,电压1.5 V,强度1 mA,通电30 min)电针太冲、太白、足三里、中脘穴位,留针30 min,每日1次。②同时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血栓通注射液(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082)5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对照组
水飞蓟宾胶囊(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0299)70 m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所有病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之品,戒酒。肥胖者应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高血压病者加服降压药;空腹血糖>10 mmol/L者,给予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西药常规治疗。
1.4 观察项目
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TG、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
1.5 疗效标准[4]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脏B超示脂肪肝消失或下降2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或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明显好转或下降1个级别(如重度转为中度);肝功能、血脂指标改善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