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可见,治疗组胸闷、肢冷、肝肿大、下肢水肿及舌质紫黯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LVEF、FS、SV及CO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LVEF、FS、SV及CO变化情况比较(略)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LVEF、FS、SV及CO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LVEF、SV及CO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2.4 2组治疗前后屏气试验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8±2.1)、(29.1±2.8)s;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8±2.0)、(25.1±3.0)s。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5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3。表3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例(略)
表3中数据经Ridit分析,2组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
见表4。表4 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4可见,治疗组各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7 2组地高辛使用情况比较
见表5。表5 2组地高辛使用情况比较例(略)
由表5可见,2组地高辛停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DCM是一种难治性心肌病,病因不明,中外学者多数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与持续性的病毒感染及由此导致的心肌自身免疫损伤有关[4]。现代医学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强心剂等为基本的治疗方案,虽然远期生存率有所改善,但由于DCM病理生理复杂,临床表现不一,上述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中医学认为,DCM与先天禀赋、特异体质、后天调摄失当及反复感染温热毒邪等因素有关[5]。温热毒邪自口鼻入侵,由卫气而入营血,毒邪内伏,营血失和,毒留经脉,久而不除,内舍于心,致心络痹阻不通而成。毒邪贯穿于DCM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理过程,最终因毒致瘀,因毒伤正。毒、瘀、虚是主要病因病机,三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毒邪深伏,病势缠绵,病重难愈。临床抓住这一病机,坚持审因论治,根据不同发病时期及表现,采用扶正解毒、化瘀解毒、利水解毒等方法,共同组成了“解毒宁心,益气活血”的基本方剂——心肌活力饮。心肌活力饮方中以黄芪、黄连益气解毒;丹参、牡丹皮、生地黄凉血活血;桂枝温通心络;茯苓健脾宁心;连翘解毒清心;三七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解毒祛邪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均有改善心肌收缩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纤维化、保护缺血缺氧和病毒感染的心肌、清除病毒持续感染等作用[6]。
本临床研究证明,西医常规配合心肌活力饮对不同证型DCM及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DCM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心肌活力饮与西药联合用药,可作为治疗DCM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但是这一治疗方法如何从既往传统辨证治疗中确认自己的理论优势和规律及科学总结出可重复性的治疗经验尚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文珠,张寄南.心肌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
[3]韩明向.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1.
[3]董波,赵连明,徐光芳,等.扩张型心肌病分子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6):349-351.
[4]舒砚文,张金枝.黄芪对病毒性心脏病的作用[J].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