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中药疗法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athy,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肌病。2006-07—2007-06,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肌活力饮治疗DCM 11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5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WHO/ISFC)制定的DCM诊断标准[1]确诊,心功能Ⅱ~Ⅳ级[2]。
1.2 一般资料
全部175例均为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6例,男61例,女55例;年龄6~80岁,平均43.1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9年;辨证分型[3]:心肺气虚证15例,气虚血瘀证46例,阳虚水泛证55例;其中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57例,Ⅳ级29例。对照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8~75岁,平均3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6年;辨证分型:心肺气虚证11例,气虚血瘀证23例,阳虚水泛证25例;其中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30例,Ⅳ级12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吸氧、消除心力衰竭诱因、卧床休息、低盐饮食等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予地高辛0.125~0.25 mg、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2~8 mg、螺内酯20~40 mg,每日1次口服;倍他乐克6.25~12.5 mg,每日2次口服,1~2周能耐受后,逐渐倍增,最大剂量300 mg/日。如心力衰竭加重,可临时用西地兰0.2~0.4 mg、速尿20~40 mg静脉注射。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配合心肌活力饮(自拟)。药物组成:黄芪50 g,丹参20 g,生地黄15 g,三七1 g,黄连6 g,连翘10 g,桂枝6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心肺气虚证加党参;气虚血瘀证加牛膝;阳虚水泛证加茯苓。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10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②以HF-100型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输出量(CO);③监测屏气试验:静坐10 min后,被测者做1次深吸气(或深呼气)后屏气,由指定护士监测,初选期进行2次,基准期内4次,时间差异在10%以内为基础值。
1.5 疗效标准(自拟)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水肿消失,肝肿大回缩2.0 cm以上,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或已服用洋地黄制剂经治疗后停用;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水肿减轻,肝肿大回缩1.0 cm,心功能恢复Ⅰ级;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变化,心功能分级无改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16例,显效62例,占53.4%;有效42例,占36.2%;无效12例,占10.3%,总有效率89.7 %。对照组59例,显效29例,占49.1%;有效20例,占33.9%;无效10例,占16.9%,总有效率83.1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改善例数/治疗前例数(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