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3]24项对患者进行评分:<8分者为无抑郁,≥18分者为轻度抑郁,≥21分者为中度抑郁,≥25分者为重度抑郁。中医诊断为中风、郁证,属气血亏虚,兼夹瘀血。除外脑梗死前有抑郁病史、情感性障碍、精神异常、昏迷、失语、痴呆、视觉障碍、严重心肝肾疾病、癫痫病史以及使用抑郁药物史。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予养血益脑饮。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10 g,党参15 g,麦门冬10 g,五味子6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炒酸枣仁10 g,远志10 g,红花10 g,桃仁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水煎取汁200 mL,每次100 mL,每日2次口服;②盐酸氟西汀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17,20 mg/粒,),每次1粒,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同治疗组),每次1粒,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3.3 其他治疗
2组同时均针对原发病进行常规治疗,每次就诊时进行浅层心理治疗,内容主要包括: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各种症状,采用认知疗法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病程发展、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老年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症状改善者及时鼓励[4]。并加强神经康复锻炼。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疗效标准
根据HMAD[5],选择24项症状与体征按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评分的变化,结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治愈: HMAD评分变化>90%;显效:HMAD评分变化在75%~90%之间;有效:HMAD评分变化在50%~75%之间;无效:HMAD评分变化<50%。
1.4.2 神经缺损程度评价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记录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HMAD评分比较
见表1。表1 2组HMAD评分比较分(略)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68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54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4.0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略)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11例不同程度出现失眠、恶心、头痛、震颤、皮疹、运动性焦虑、精神紧张等症状;治疗组仅有4例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3 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