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单纯用针灸治疗:取双侧尺泽(平补平泻)、列缺(平补平泻)、太渊(补法)、足三里(补法)、丰隆(泻法)、内关(平补平泻)、气海(补法)。喘甚加定喘、天突;阴虚火旺加三阴交、太溪。以上穴位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低流量持续吸氧,解痉平喘化痰,控制感染等。2组均连续治疗10次。结果:治疗组与西药组在治疗后,血浆ET-1水平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与西药均能降低血浆ET-1水平。 3 NO
NO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因催化产生一氧化氮合酶(NOS)不同而异,因而具有双重作用。中谷好之认为,NO与中医的卫气作用相似,正常情况下,NO由原生型NOS (cNOS)合成少量NO来维持心肌、脑组织生理功能,此时NO可维持血管的舒张状态,防止血小板在血管内皮黏附聚集,阻止白细胞黏附,使血管内皮免受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当某些病理因素使诱生型NOS(iNOS)表达异常加强,可催化生成过量的NO,此时NO具有细胞毒性[10]。田岳凤等[7]电针家兔双侧“内关”或“列缺”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其血浆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明显低于NO含量和NOS活性异常升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P<0.01)。傅立新等[11]针刺治疗急性脑-心卒中10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清NO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针刺治疗1、2周后,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这些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以改善症状,可以影响代谢组成分NO的含量。
4 TNF-α及IL-1、IL-2、IL-6
TNF-α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是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递质,在体内能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紊乱。TNF-α具有负性肌力、抑制心脏收缩、促进左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及瘢痕形成,致左室功能失调。
白细胞介素主要包括IL-1、IL-2、IL-6,其中以IL-6的研究为多。IL-6对心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加重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藕连和产生—肾上腺受体脱敏作用,从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IL-6升高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血管功能损坏的现象之一。目前缺乏针灸在心血管疾病中对TNF-α、白细胞介素的实验研究。
5 ANP
ANP是心房肌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类具有强烈利尿、利钠、扩血管及降低血压等作用的多肽激素,广泛存在于心房、心室、血管壁、脑、肾脏、垂体等组织器官。心血管疾病中,ANP增加对心脏有代偿性保护作用。谢筱兰等[12]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8例冠心病患者微波治疗前后以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AN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冠心病组治疗前血浆AN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NP含量增高明显(P<0.01);治疗后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18例无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10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含量则相差非常显著(P<0.01)。证明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以影响心血管疾病代谢组成分之一的心钠素。
结 语 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经验丰富。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调节心血管疾病代谢组成分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但目前此类研究尚显不足,对白细胞介素(IL-1 IL-2 IL-6)、TNF-α、ANP研究不充分,尚缺乏对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影响代谢组成分的全面研究。
【参考文献】
[1]Nicholson JK,Connelly J,Lindon JC, et al.Metabonomics: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J].Nat Rev Drug Discov,2002,1(2):153-161.
[2]刘昌孝.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