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学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从而对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种潮流。多媒体课件利用声、光、电技术把计算机作为媒体平台,通过提供图像、声音和文本等多媒体素材,生动、形象、交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1]。
近年来我校各学科也在积极探索和开展多媒体教学,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中医专业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及病例,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直觉中,借助形、声、色、情的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给中医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中医课教学后谈谈几点体会。
1 传统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枯燥传统的中医教学方法是以板书形式讲课,利用挂图、幻灯等资料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时形式单一,特别是在讲解中医名词如阴阳、经络、腧穴等基本概念时,既抽象又繁杂,学生不便理解和记忆;在演示经络分布、循行、走向,腧穴定位等,只能用平面挂图演示,既模棱两可,又很难理解想象,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1.2 见习场地少,教学病例短缺
由于近年学校招生不断增加,临床见习时,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突出。一些年轻老师临床经验不足,教学比较生硬,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灌输式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3 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教育内容更新缓慢,不能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成果和适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的需要。传统教学方法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忽视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在信息时代是绝对不能适应的。
1.4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中医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改进中医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中医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2 多媒体中医教学具有的优势
2.1 中医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能充分地接受、理解、消化知识。中医学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糅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因而在学习中医时,其思维方式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少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理解困难,教师若只是简单地用口授的方式进行灌输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中医的阴阳学说非常抽象,中医学基础是以阴阳为中心,其变化规律在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中得到体现,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来形容和描绘,学生反应是听得一头雾水,教师上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而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呈现有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易理解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如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变换颜色与图片,配合适当动画、声音,加上教师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和适当板书,可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中医的奥秘,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2 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增强感知效果。众所周知,西医学相对直观,比较容易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不容易理解和体会。在古代医学中一般是师带徒,手把手的教育,而现在的中医教育面临大锅饭,同时中医学的核心在于临床实践,因此教学的核心自然也在多让学生多接触和临床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学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热情,如果一点热情都没有,谈学习中医学也没有任何意义。多媒体教育的引入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视听效果,比单纯一个老师在讲课生动很多。比如老师可以收集一些电视的关于中医的短片,尤其在操作上,如《神医喜来乐》电视中一个外国人经其针灸后马上见效的镜头,如果学生看了肯定终生不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关键,关键的引入就在视听效果。
古人有云“传心岂如会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