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脂蛋白血症 葛根 非诺贝特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继发性高脂血症),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原发性高脂血症)[1]。2005-05—2008-03,我们选择外科术后高脂血症患者74例,采用中药葛根煎剂联合西药非诺贝特胶囊口服降脂治疗37例,并与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37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2]
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 m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2.3 mmol/L。
1.2 一般资资
74例均为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8~67岁,平均41.7岁;病程1个月~5个月。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2.3岁;病程1个月~5个月。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葛根60 g加水278 mL浸泡30 min,煎药机煎煮至温度(110±5)℃后继续煎煮30 min,榨渣取汁分为2等份,早晚餐后1 h温服,非诺贝特胶囊(武汉第四制药厂)100 mg,每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1.3.2 对照组
辛伐他汀片(海南华尔特医药有限公司)20 mg,每日1次晚餐时服用。疗程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3]
治愈:经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好转: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饮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高、体质量增加、营养因素、药物(尤其是抗高血压药物和糖皮质因素)影响、生活方式等均是重要病因[1]。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由于过食肥甘原味和醇酒乳酪,使脏腑输化不及,或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不及或先天禀赋不足,无以“阳化气,阴成形”,均可导致膏脂过多,渗入血中,发生高脂血症[4]。膏脂过剩主要表现为痰浊为患,痰浊存于血脉每致血瘀,痰瘀互结,胶着脉道,终至脉痹、中风等病症发生。常规说来,外科患者术后运动相对减少,家人对其饮食上强调一味增加营养、过度进补,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均可迅速增加术后患者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导致高脂血症。
葛根味甘、辛、性平,有解肌退热、透疹、升津、升阳、止泻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主要含异黄酮类之葛根素和三萜类葛皂醇等成分,有解热、消炎、抗菌、免疫作用,还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心肌对缺血耐受性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改善周围微血管和脑血管的血流量、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5]。由此可见,其对于患者术后降脂治疗尤为适用。
非诺贝特为苯氧芳酸衍生物,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HDL-C,还有一定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其调脂机制为激活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一类的核受体[2]。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发病原因,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而外科患者术后的高脂血症又有其特殊性,所以治疗思路非常重要。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理想选择。中药葛根煎剂联合西药非诺贝特胶囊口服降脂作用明显,且有助于术后消炎、抗菌、免疫作用,值得在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