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莪黄糖肾合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athy. The mechanism of depressing UAER was related to decreasing ET-1 and NO.

  【Key words】  Ehuangtangshen composition;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Urinary albumen excretion rate; Endothelin-1; Nitric oxide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是DN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直接因素,因此对DN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降低DM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的关键所在。2005-10—2008-07,我们运用莪黄糖肾合剂治疗DN 49例,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NO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按Mogensen等[2]的DN分期标准,诊断DNⅢ期即微量白蛋白期,UAER 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持续>3个月。并排除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原发性高血压等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因素。

  1.2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肾病科和石家庄学院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34~73岁,平均(44.1±12.3)岁;病程0.2~10.3年,平均(5.78±2.01)年。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44.3±12.1)岁;病程0.5~11.3年,平均(5.91±2.16)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血压水平及UAER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并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继服原有降糖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莪黄糖肾合剂(药物组成:黄芪12 g,麦门冬15 g,当归12 g,川芎12 g,莪术12 g,地龙12 g,鳖甲9 g。将药称重配齐,由河北省中医院制剂室煎制浓缩,包装成袋,每袋100 mL,含生药9 g)1袋,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同治疗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治疗前后UAER、ET-1、NO变化比较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UAER、ET-1、NO变化比较(略)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UAER、ET-1均明显下降(P<0.05),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O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O水平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DN是DM患者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基本病理改变为肾病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肾小球硬化,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DN的表现。ET-1和NO在DN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是一对强有力的血管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的调节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而高血糖或胰岛素缺陷对ET和NO异常调节起了重要作用[4]。肾脏是ET、NO产生的重要场所。长期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缺氧,局部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加及血栓素A2局部合成增加,导致ET合成和分泌。ET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其中以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从而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可活化肾小球系膜细胞磷脂酶A2,促进血栓素A2生成增加,也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