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足三里贴膏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

0.05). Conclusion  Strapping of Zusanli has obvious 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of postoperation. And it ca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omach intestine.
   
  【Key words】  Strapping of Zusanli; Postoperation of abdomen; Point applicati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腹部术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胃肠道运动功能暂时性受到抑制而产生的胃肠动力障碍,其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术后患者的饮食营养和康复快慢,并对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西沙必利、吗丁啉等胃肠动力药,但这些口服制剂大多受到术后禁食的制约而不能广泛应用;中药灌肠和穴位针刺等传统疗法,亦因术后患者体位的影响和煎药的不便而不能推广。本研究旨在探求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采用足三里贴膏敷贴于足三里穴,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140例均为2004-05—2007-05本院外科住院患者。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58岁,平均43.5岁;一般情况相当;麻醉方法均用全麻;手术方式为BⅡ术式;手术时间约为2~3 h。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38~63岁,平均52.4岁; 一般情况相当;麻醉方法均用全麻;手术时间为1~1.5 h。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3~56岁,平均41.7岁; 一般情况相当;麻醉方法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为30 min~1 h;

  1.2  分组 

  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例、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20例;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例、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20例、西药组(吗丁啉组)20例。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例、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20例、西药组(吗丁啉组)20例。相同病种中,空白对照组与敷贴组、西药组各项指标如性别、年龄、体质量、一般情况、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麻药用量、术后常规处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3种病例中各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其中敷贴组用足三里贴膏(药物组成:生大黄2份,厚朴1份,枳实1份,莱菔子1份,木香1份,牵牛子1份,甘遂0.5份,青皮1份,冰片0.1份。按配比优选药物,研极细末,香油调成稠糊状药膏),于术后2 h敷贴于双侧足三里穴(敷贴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将药膏涂于穴位正中,直径约1.5 cm,厚约0.5 cm,覆以宽胶布盖贴,四周密封),每12 h更换1次;西药组予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于术后2 h口服,每8 h 1次;空白对照组只给术后常规治疗,不应用对胃肠动力有影响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  果

  2.1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略)

  由表1可见,胃大部切除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2
    足三里 膈俞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并发呃逆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