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虽屡经祝融兵燹、内盗外劫,至今尚存800余卷。幸存于其中的医药文献颇为珍贵,其中儿科文献尤为可观,共收录明代以前儿科著作130余种,记载了小儿急慢惊风、小儿慢脾风、小儿慢肝风、小儿衄血、小儿诸丹等儿科病证30多种,载录儿科方剂1 600余首。对现存《永乐大典》儿科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1.可用于已佚儿科古籍的辑佚;2.可用于儿科古籍的校勘;3.可从中发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儿科治法与方剂。
【关键词】 永乐大典 儿科文献 文献研究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代永乐年间,全书22 877卷,11 095册,约3亿7千万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文、史、哲、宗教、天文、地理、工技、农艺、医药等各种图书数据达8 000余种,堪称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有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两部,正本毁于明末战火(一说陪葬于明世宗永陵);副本原存于北京皇史,至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藏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敬一亭。乾隆年间,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曾利用《永乐大典》辑复古佚书,当时已经发现缺失2 000多卷。之后又因保管不善,官吏偷盗,虫咬鼠啮,散佚日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最后的厄运降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成为战场,侵略者对院中藏书肆意毁损、掠劫,《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仅存数百卷散落世界各地。后经中国学者多方搜集,如今尚幸存300余册,800余卷,约为原书的3%。 虽然现存《永乐大典》只是幸存于世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其中珍贵的古代文献资料仍令人惊叹。由于此书专供皇帝御览,故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这为后人阅读、研究提供了较真实的古代文献资料。1986年萧源等人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795卷《永乐大典》中的医药文献资料辑集成一书,名《永乐大典医药集》,秘典遗珍,得以重光于世。据统计,现存《永乐大典》中约72卷载有医药文献资料,其中儿科文献尤为可观,占了8卷。如卷975(小儿证治八)、卷976(小儿证治九)、卷978(小儿证治十一)、卷980(小儿证治十三)、卷981(小儿证治十四)、卷1033(小儿证治六十六)、卷1036(小儿证治六十九)、卷1037(小儿证治七十)。现将这些儿科文献初步整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收录明初以前儿科文献资料
现存《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儿科文献约130余种。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以下简称《中医联目》)和《中国医籍大辞典》(以下简称《医籍辞典》)将这些书籍分为现存和亡佚两类。
《永乐大典》卷975引儿科文献47种,现存的有14种,包括《巢元方病源》(隋·巢元方)、《婴童宝鉴》(唐·施肩吾)、《钱乙小儿方》(宋·钱乙,即《小儿药证直诀》)、《太医局方》(即《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卫生十全方》(宋·夏德)、《医说》(宋·张杲)、《百一选方》(宋·王,又名《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宋·魏岘)、《博济方》(宋·王衮)、《杨仁斋直指方》(宋·杨士瀛)、《试效方》(金·李东垣,又名《东垣试效方》)、《活幼心书》(元·曾世荣)、《全婴方》(明·郑端友,又名《保婴全方》)。其余33种皆为佚书,有《惠眼观证》、《至道御书》、《仙人水鉴》、《汉东王先生方》、《保生论》、《飞仙论》、《惊风方论》、《小儿保生要方》(宋·李柽)、《简易方》(黎民寿)、《茅先生方》、《惠济》、《婴孩妙诀总要》、《隐居方》(温大明)、《经济小儿保命方书》、《本草》、《斗门方》、《日华子》、《灵苑方》(宋·沈括)、《谭氏殊圣方》、《婴孺方》、《医方妙选》(张涣)、《凤髓经》、《王氏手集(方)》、《刘氏家传(方)》、《张氏家传(方)》、《庄氏家传(方)》、《孔氏家传(方)》、《吴氏家传(方)》、《吉氏家传(方)》、《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方)》、《长沙医者郑愈传(方)》、《济急捷用单方》(陈敏)、《方便集》(郭弥明)。此外,还有两处引医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