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本 《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出版于1998年。在其书中《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题解中提到:“本释文主据张大昌先生提供的三种抄本参校而成。”“特别是在第二次访问时作了较详细的调查记录和录音,在此过程中又获见了张氏传人的另外两种抄本(简称乙本、丙本),为进一步校勘次数原文提供了重要参考。”这里的第二次访问指的是1991年王淑民、陶广正赴河北威县的走访。其所称乙本、丙本并未说明明确来源,录音今存,但已模糊不清。该版本从内容上来说,与《考释本》相距不远,只是在载方上多了大小钩陈、大小蛇4首。经多方考证,该4首方剂不是原卷子所有,乃张大昌增补。 孙伯果抄本 此抄本为河北威县孙家陵村孙伯果医师于1976年抄录,也是《辅行诀》较早的抄本。 该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两点:一、孙伯果抄本的名称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而不同于之前版本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从该书的内容来看,这个名称更为恰当,因为书中没有涉及到“六腑”。钱教授在2007年6月走访张大昌弟子之时,王子旭、范志良、姜宗瑞均称卷子原名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二、该抄本中亦载金石药,以表格形式出之且多注语。对于《辅行诀》所载金石药的研究十分有意义。
版本对比研究的意义
1.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从张大昌献书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辅行诀》可能不是陶弘景亲撰,但是其书绝不是近代或今人之伪作,作为记载了大量古经方的古籍传抄本,尤其是从一侧面证明了《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学术渊源,对于古医方和《伤寒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其现存版本的收集整理使我们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更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地接近文献的原貌,以利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2.明确了《辅行诀》文献研究的重点
通过版本的对比研究,《辅行诀》文献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文献的原题目应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二、敦煌原卷子是否存在金石药。三、它所体现的辨证用药精髓。在这几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对于《辅行诀》所反映的《汤液经法》的辨证治疗思维,组方用药规律,以及《伤寒论》的学术渊源研究才更准确、更有意义。即将出版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尽收张大昌弟子的所有传抄本。王雪苔、范志良、衣之镖、王子旭、刘德兴、孙伯果等均撰文说明他们的抄录本的原委。该书的出版,对于《辅行诀》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