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明显好转,总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对睡眠较满意,白天倦怠感消失,镇静催眠药减量过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好转。 有效:减分率≥25%;睡眠好转,总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镇静催眠药减量未过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减分率<25%;失眠症状及镇静催眠药用量前后比较均无改善或反加重,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6.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证型发病率见表1。表1:不同证型发病率表 结果:经卡方检验,各证型之间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证型发病率占前三位的依次为:肝阳上亢、肝亢肾虚和肝郁瘀阻。
证候发病程度与服用安眠药关系见表2。表2:证候发病程度与服用安眠药关系 结果:经卡方检验证候发病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服用安眠药与服用安眠药的证候发病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4例证型与临床疗效关系见表3。表3:244例证型与临床疗效关系 结果:从肝论治基本方对6个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其中肝阳上亢型87例,总有效率为87.36%,总显效率为57.47%。其他证型因例数不足60例,统计数据供参考。
244例疗程与临床疗效统计比较见表4。 表4:244例疗程与临床疗效统计比较表 提示:疗程增加,临床疗效也随之增加。讨 论
1.从肝论治失眠症辨证分6个证型基本符合当今失眠症临床实际
我们通过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根据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临床经验,提出的“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郁化火(风)”、“肝郁犯胃”、“肝郁犯心”、“肝亢肾虚”6个证型,进行临床调查和再验证。结果提示,这6个证型为当今失眠症的主要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在临床上发病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肝亢肾虚”、“肝郁瘀阻”、“肝郁犯胃”、“肝郁化火”和“肝郁犯心”,后3种证型虽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也是常见的。因此,这6个证型是当今失眠症临床客观存在,颇符合临床实际,能包含失眠症的主要中医证型。其中肝阳上亢、肝亢肾虚和肝郁瘀阻是失眠症中医临床基本病理特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激烈,大量、高速资讯的充斥,各种矛盾日益增多,使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失眠增多,这可能是肝阳上亢成为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原因之一。51~60岁的女性失眠症发病率较高,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处于绝经前后,更年期症状表现突出,可能是肝亢肾虚型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肝郁日久则瘀阻是病症的发展和主要转归。
2.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症状证候量表量化设计分层统计尚可行
我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辨证证候量化标准的研究,参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了3 830例,发现当今失眠症有五大胆发病因素和6多6少临床特点,制定了临床分6个证型的记分评价量表,并进行了临床重复验证研究。本研究根据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所列构成证候的症状和体征的程度、出现频度,进行量化,分为4级:无、轻、中、重,积分分别为0、1、2、3,分别予以评价和分值,经求和达到一定的积分分值。根据症状和体征的总分,建立证候等级,分为无(0分)、轻度(1~10分)、中度(11~20分)、重度(21分以上)。结果提示:证候等级“中度”的失眠症患者最多,其余依次为“重度”、“轻度”和“无”。这与临床实际相符。另外发现,原先所列症状、体征大部分是公认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这次所收集的临床病案中发现有一些症状、体征(如:头晕胀痛、颈项板牵等)虽未列入量表中,但它们在失眠症所有证型中出现频率均较高,因而有必要补充加入构成证候的症状和体征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