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以马王堆古医书补 汉语大字典 书证之不足

日。”按:“垸”与“丸”古音同属元母匣部,属双声叠韵,故得假借。《大字典》[2]在“垸”字条下云:“通丸”。引的是《淮南子》与《列子》中的用例,很明显,与帛书相比晚了许多。

    17.——踝

    《集韵·过韵》“,肿赤也。”在帛书中“”与踝骨之“踝”通用,凡7次,其中《阴甲》3次,《阴乙》4次。举例说明:《阴甲》58:“乘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阴乙》11:“少阴脉:系于内(踝)外廉,穿。”按:“”与“踝”都是以“果”为声符造出的谐声字,古音同属歌部,故得通用。《大字典》[2]在“”字条下其中一项释义:“用同踝。踝子骨。”之后,仅引了《新唐书》中的一个用例,显然,书证不仅例少且年代甚晚。

    18.骚 ——扫

    《说文·马部》:“骚,扰也。”本指骚扰。在帛书中与“扫”通用,表扫除之义。凡2例。《病方》104:“以月晦日之丘(邱)井有水者,以敝帚骚(扫)尤(疣)二七。”《病方》104:“祝曰:今日月晦,骚(扫)尤(疣)北。”按:“骚”与“扫”古音同为心母幽部,属双声叠韵,故得通用。《大字典》[2]在“骚”字条下其中一项云:“同扫。扫除。”之后,引的是《史记》中的二个用例,其年代仍然比帛书的时代为晚。

    19.人——仁

    《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在帛书中“人”与表果仁之“仁”通用,见于《病方》,凡2次。用例如下:《病方》21:“久伤者,荠(齑)杏核中人(仁)。” 《病方》126:“其卵虽有人(仁),犹可用(也)。”前例中的“人(仁)”指的是杏仁,后例中的 人(仁)指的是鸟蛋中的胚胎。按:“人”为“仁”的形符字,二字古音同属日母真部,故得通用。《大字典》[2]在“人”字的第十三条目下曰:“果仁。后作仁。”并引用了《尔雅》及段玉裁等人的释义与考证。但真正的用例却只引了《齐民要术·种梅杏》中的一例,其年代比帛书要晚的多了。

【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17.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257,3303,3332,2416,2910,2151,1516,1991,2089,3251,319,1658,361,2833,1410,3058,447,2087,4567,102.

3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91.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