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以马王堆古医书补 汉语大字典 书证之不足

uo;节(即)其污者不能三指小最(撮)亦可。”按:“最”为“撮”的声符字,“最”古音精母月部,“撮”古音清母月部,二字叠韵,故得通用。《大字典》[2]在“最”字条下虽然列出了“同撮”的条目,但只是引用了《集韵·末韵》的释义,未举一条用

例为证。帛书的用例不仅补充了字书的缺失,也证实了桂馥“两指为拈,三指为撮”说解之确。

    7.——摩

    “”,本指钟因受撞击而发光的部位。《集韵·支韵》:“,钟击处。”在帛书中“”与“摩”通用,表摩擦之义,凡3次。用例如下:《合阴阳》122:“欲上之(摩)且距也。”《合阴阳》122:“直踵者,深不及也;侧句(钩)者,旁欲(摩)也。”《合阴阳》123:“上句(钩)者,欲下(摩)也;交股者,夹(刺)大(太)过也。”按:“”与“摩”的古音均为明母歌部,属双声叠韵,故得通用。《大字典》[2]在“”字条第二音项下曰:“同摩。摩擦,切磋。”引的是《集韵》的释义,但无一条用例以证之。

    8.脾——髀

    《说文·肉部》:“脾,土藏也。从肉,卑声。”为五脏之一。在帛书中“脾”与“髀”相通用。《集韵·荠韵》:“髀,股也。或作脾。”《医宗金鉴》卷八十:“髀者,膝上之大骨也。”帛书中“脾”共出现7次,用同“髀”义。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1次,《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以下简称《阴甲》)2次,《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以下简称《阴乙》)1次,《十问》1次,《合阴阳》1次,《天下至道谈》(以下简称天下)1次。举例如下:《足臂》7:“脾(髀)外兼(廉)痛。”《阴乙》2:“脾(髀)不可以运,如结,是为踝厥。”《十问》21:“五至勿星(泻),尻脾(髀)能方(壮)。”《合阴阳》114:“五而尻脾(髀)方(壮),六而水道行,七而至坚以强。”另外,在张家山出土的医简《脉书》中,“脾”出现3次,也均是“髀”的替代字。用例如下:《脉书》18:“胸痛,要(腰)以(似)折,脾(髀)不可运,如结,如裂。”《脉书》21:“脾(髀)廉痛,鱼股痛, (膝)外廉痛。”按:“脾”与“髀”都是以“卑”为声符构成的谐声字,二字古音均为并母支部,属双声叠韵,故得假借。《大字典》[2]在“脾”字条下的第三个音项下云:“同髀,大腿。”之后,便只有《集韵》的释义,而未有一例书证以证之,《帛书》的用例正可补其不足。(另按:《帛书》中的“脾”无表示脏腑“脾”之义)

    9.——节

    ,《说文》无。《类编·部》:“,草约也。”即草节。《说文·竹部》:“节,竹约也。”即竹节。又引申为法度、制度等。《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郑玄注:“节,法度也。”马王堆出土帛书中的“”与“节”通用,表法度、制度之义,凡2次。用例如下:《合阴阳》110:“然后执十动,接十(节),杂十修。”《合阴阳》116:“十(节):一曰虎游,二曰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