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月水不止而合阴阳 经期行房影响健康与生育能力。《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月水不断候》:“凡月水不止而合阴阳,冷气上入脏,令人身体面目痿黄,亦令绝子不产也。”“月水未绝,以合阴阳,精气入内,令月水不节,内生积聚,令绝子,不复产乳。”(《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结积无子候》)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阴阳交合,精浊与血相结为邪,影响冲任、胞宫,发生妇科疾病。现代研究认为,经期性交,可令女方产生抗精子抗体阳性,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必须重视其危害性,倡导文明的科学的房中术,以降低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 带下无子 “带下无子者,由劳伤于经血,经血受风邪则成带下。带下之病,曰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病在子脏,胞内受邪,故令无子也。”(《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带下无子候》)论述了妇女患有带下疾患导致不孕。妇人劳伤气血,复为风寒湿邪所中,寒湿下注,客于胞宫,胞脉受阻,故见带下而不孕。多由脾、肾功能失调,湿从内生,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发病;亦有毒虫之邪从下阴直犯胞宫者。临床上生殖道的炎症多见于带下病、阴痒、妇人腹痛等,足以导致不孕,而且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报道盆腔炎占不孕原因的43.3%,调治带下病是防治不孕的重要措施。
积聚无子 全面论述瘕积聚导致不孕,阐述了瘕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特点,病因多责之于脏腑虚弱,气候变化,寒温不调,饮食生冷不洁,并依据病因病形分别命名为七八瘕,可致无子。“妇人病积经久,则令无子,亦令月水不通。”(《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积聚候》),“八瘕者,……成病则不复生子。”“黄瘕者,……病令人无子。青瘕者,……令人少子。燥瘕者,……其人少子。血瘕者,……此病令人无子。脂瘕者,……令人无子。狐瘕者,……有此病者,终身无子。蛇瘕者,……有此病者,不复生子。鳖瘕者,……有此病者,令人绝子。”(《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八瘕候》)《千金方》、《外台秘要》皆遵巢氏所论治疗瘕。明清医家对此种分类方法提出质疑,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昔有七八瘕之说,终属强分名目。”王清任也说:“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八瘕之名,亦不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目前看来,这不过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今人不必拘泥。然瘕的产生,多因气滞、血瘀、痰湿所致,各种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积于胞中,或令胞脉阻滞,则难以摄精成孕。此与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可致不孕的理论相一致,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因与造成的后果相类似。
月水不通无子 妇女闭经可导致不孕。“月水不通而无子者,由风寒邪气客于经血。夫血得温则宣流,得寒则凝结,故月水不通。冷热血结,搏子脏而成病,致阴阳之气不调和,月水不通而无子也。”(《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月水不通无子候》)月水不通即经闭。劳损、血气、风寒损伤冲任均可导致闭经的发生。经行之际,感受寒邪,血受寒则凝,瘀阻冲任,血不得下,血海不能满溢而致闭经,难于摄精成孕。闭经是妇科疾病中治疗难度较大之疾,而且病因复杂,临床可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等多种分型,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灵活应用通补诸法。
子阴
挺出无子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月水不通无子候》引《养生方》之论:“若新产后,急带举重,子阴挺出或倾邪,月水不泻,阴中激痛,下塞,令人无子。”论述子宫脱垂导致不孕。急带谓束腰带过紧。本候是现存医书中有关阴挺病的早期记载,该病包括现在所说之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疾病。“新产后,急带举重”确为该病之重要诱发因素。由于子宫向下脱出,有时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致性生活后,精液不易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