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唐锡元妇科用药经验撷菁

杞子12g,炒柴胡6g,广郁金12g,制香附6g,当归12g,炒川芎6g,炒白芍12g,鸡血藤15g,丹参12g,陈皮5g,清炙草5g,7帖。以补肾助孕汤为基本方,按月经周期各个阶段化裁,调治6个月,基础体温由不典型双相逐渐转成典型双相,月经周期、经量完全正常,遂怀孕生子。

    肝肾同治奇效

    经行头痛是妇女经期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症状,许多人缠绵不愈,痛苦不堪。唐老先生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依赖于肾,是母子之藏。经行头痛主要是肝旺肾虚,阴阳失衡。所以治疗上常用肝肾同治、滋水涵木法。药用潼蒺藜、白蒺藜、黑豆衣加味组合。潼蒺藜擅入肾补虚,白蒺藜偏入肝平肝,黑豆衣则养血平肝,三药合用有肝肾同治、水木兼顾之妙[2]。用于经行头痛,包括经前、经期、经后头痛,效果显著,屡试不爽。

    经行头痛虽然病在经期,实则与整个月经周期各个阶段相关联,与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动态变化相关联。血虚、血瘀常掺杂,肝郁、肝旺、肝阳上亢常结伴,肾水不足常相随。因此需要根据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规律,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才能防治头痛的发生。

    病案三:王××,女,43岁,已婚,初诊日期:2004年4月9日。经行头痛3年余。月经周期尚准,量色尚可,惟经行头痛3年余,加重3月,伴有恶心。平时工作紧张,夜寐不实。舌稍红,脉细弦。证属: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则:滋水涵木,养肝平肝。自拟经期头痛方治之:潼蒺藜12g,白蒺藜12g,黑豆衣12g,枸杞子12g,白菊花5g,钩藤9g,蔓荆子12g,当归12g,炒赤芍9g,炒白芍9g,大生地15g,丹参12g,夜交藤30g,陈皮5g,清炙草5g,7帖。上方加减运用,平时忌辛辣之品。头痛1月减,2月轻,3月愈。

    清肝釜底抽薪

    妇女患病最与情志有关,容易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阳上亢。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疏肝调经是妇科常用之法。唐老先生常常柴胡与决明子同用,因为临床中肝气郁结病人往往肝火较旺,腑行不畅。柴胡体质轻清,主升散。升则升发清阳,散则疏散肝郁。决明子体质重沉,主泄降。降则清降肝火,泄则清肠通便。两者合用,一升一降,具有升降气机,升清降浊之效。两者合用,上通清阳,下泄肝火,犹如釜底抽薪之义。且决明子药性缓和,不致太过,治疗妇女疾患尤其适宜。柴胡得决明子之助,肝气得疏,肝火得泄,气血流畅,月经焉得不顺哉!

    病案四:李××,女,36岁,已婚,初诊日期:2001年8月24日。月经闭止3月余未行。2年前顺产后,月经常闭止不行,双乳挤之见乳汁。外院验血提示:泌乳素50.4ng/ml,蝶鞍摄片垂体未见异常。曾服溴隐亭好转,停药后又见反复,遂求治于中医。平素工作压力较大,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口干寐差。舌红,脉细弦。证属:肝郁化火,气血失调。治则:疏肝泄火,调理气血。自拟清肝调经汤治之:炒柴胡6g,广郁金12g,焦山栀9g,丹皮9g,丹参12g,茯神12g,当归12g,鸡血藤15g,炒麦芽60g,决明子30g,芦根15g,蒲公英15g,夜交藤30g,陈皮5g,清炙草5g,7帖。以上方为基本方,模拟经期加用活血祛瘀药,调治3月,有时能见少量月经,溢乳减少。继续调治3月,月经按时来潮,泌乳素亦正常。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学院方药教研组.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84.

2 陈维华,徐国龙,张明淮,等.药对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2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