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因此,我们应将现代医学生存质量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人生理和文化背景的术后康复评价量表,并初步进行评价,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基础研究,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平台。基础研究是所有学科发展的根本,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具有中国医学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必须把理论研究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释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科学内涵。要收集总结有关文献,建立资料数据库,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围手术期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社会更注重治疗结局与生活质量。微创技术带动了外科手术的革命性进步。具有五千年临床实践的中医中药所建立起来的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独特疗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外科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特别在外科病人全身情况的调理、肠道情况改善方面以及手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当围手术期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重要研究领域时,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Sharnoff J G. Postmortem findings in 25 cases of sudden heart arrest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J]. Lancet, 1966,2(7469):876.
[2] 刘福坤.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J]. 辽宁医学杂志,1998, 12(3): 125.
[3] 陈焕伟,甄作均,潘文松. 全肠外营养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 18(6): 352.
[4] 刘续宝,严律南,张肇达.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与围手术期处理[J]. 肝胆外科杂志,1998, 6(6): 322.
[5] 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6] Kahlet H,Wilmore D W. Fast track surgery[J].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ry Clinical Congress,1999,10:15.
[7]黄培新,黄燕,卢明,等.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7):590.
[8] 卢明, 黄燕, 杜宝新,等. 中大量脑出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后并发症及其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3,10(4):226.
[9] 乔志强,张敏州,刘慧,等. 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刊, 2006,24(9):1667.
[10] 乔志强,张敏州, 张翔炜, 等. 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生命质量的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4(1):4.
[13] 陈志强,王昭辉,王树声,等. 310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证候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5):439.
[14] 陈可冀, 史大卓,徐浩,等. 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摘要: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1):93.
[15] 鹿小燕,史大卓, 徐浩,等. 芎芍胶囊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1):13.
[18] 刘军,万豫尧,许树柴,等. 益气活血法预防老年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 中国骨伤, 2006, 19(6): 344.
[19] 杨建新,郑德全,邱幸凡,等. 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证候聚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 10(2):74.
[20] 杨建新,邓时贵,杨明, 等. 大鼠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 11(5):42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