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述评 |
|
bsp; 2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防治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防治术后并发症涉及的研究项目如下:(1)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14-17]。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S)的预防是世界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的焦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观察了活血化瘀中药芎芍胶囊对西医治疗基础上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对照的预防介入治疗(PCI)RS 6个月的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再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管腔直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CI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6个月,血瘀证候计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血瘀证的轻重和RS形成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明显相关。研究亦进行了中医药对本病围手术期的作用机理的探讨。(2)益气活血法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研究[18]。该研究将102例60~85岁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术前3d至术后7d每天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共50例,术前12h及术后12、24h至术后第7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应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手术患者DVT的发生,预防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3)术后疲劳综合征。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高,几乎所有大手术均有所表现。一项通过证候分层变量聚类方法探索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研究[19]提出其常见证型为脾胃实热、脾虚气滞、脾胃湿热、阴虚、气血两虚、脾胃气阴两虚、脾气虚等,这为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实验研究[20]模仿手术过程切除大鼠的部分肝脏,观察了大鼠术后一般情况、耐受力、营养学指标、小肠黏膜应激反应损伤和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的改变,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可供进一步开展此类研究参考。此外,在中西医结合预防切口并发症、手术后出血、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统并发症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围手术期是术科及相关学科共同探索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发展较快,涉及外科、骨科、妇科、五官科等临床各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于临床。目前对围手术期的处理已形成了包含术前综合评估及准备、术中监测以及术后康复的整体基础方案,但每一环节都在不断进展中,比如微创理念在术中的运用促进了手术器械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发展。如前所述,中医药在围手术期较多环节起到了良好的疗效,相关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3存在问题与展望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1]。目前,大多数的中医院仍需努力掌握手术方法与手段的微创程度与先进性。而其他的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很多领域及问题均有待深入探索。表现为:既往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多聚焦在近期症状或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很少涉及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研究;临床研究中,高质量、高论证强度的研究较少,比如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资料等,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疗效被公认的程度和推广应用的范围;未能对现有治疗方案或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临床报道较多而相关的基础研究不足等。因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问题,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将研究开展起来,深入下去。科学建立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常规是研究重点之一。手术已成为现代外科的主要手段,围手术期处理也已形成了一定规范。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开展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对手术质量的更高要求。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需要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形成常规,这将有助于系统总结经验,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进步,提高临床疗效,最终使患者受益。在正确认识围手术期重要意义的同时,应科学认识手术决策、手术技巧与围手术期的辩证关系。正确的手术决策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前提,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开展围手术期研究十分必要,但是也必须清楚地认识手术决策与手术技术的重要性,辨证地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尤其在现代外科中,微创手术已经成为21世纪外科手术的主要方向,手术方法的改进为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必须有正确的手术决策、掌握又好又快的微创手术技巧,才有可能将围手术期处理得更好。应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评价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临床疗效。针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干预的靶点,选用国际公认的指标包括软指标评测工具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等对疗效进行评价,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趋势,也是这类研究与国际接轨及其研究结果得到国际公认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外研究外科术后的生存质量多以单病种研究为主,且以肿瘤方面的研究较多,缺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非小细胞肺癌417例证候分布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加味芍药甘草颗粒中芍药苷 甘草酸的含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