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417例证候分布的临床研究 |
|
寒0389舌红-0108乏力0162小便黄-0106痰白稀0145舌淡白0144苔薄白0132脉沉细0120面色正常0120面色白0108腰酸痛0101语声低微00973讨论随着对肺癌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客观指标的关系研究。施志明[5]就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分期(CTNM)、细胞类型之间关系进行探讨,表明气虚型以Ⅱ期病人为多,气阴两虚型以Ⅲ期病人为多,阴虚及阴阳两虚以Ⅳ期 病人为多。顾梦飚[6]通过分析480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的关系,认为气阴两虚型是中晚
期肺癌的主要证型,局部瘀阻及气血瘀滞型多属早期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各分期与NSCLC证候的关系为:Ⅰ期痰热气滞血瘀证最多,占300%,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居其后,分别占250%、225%;Ⅱ期以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为主,各占349%和333%;Ⅲ期气虚痰热证比例最高占385%,而气虚痰湿证占282%;Ⅳ期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占312%,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各占286%、247%。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实证(痰热、气滞、血瘀)在早期NSCLC中多见,但亦有虚实夹杂证(气虚痰湿、气虚痰热),随着病情进展,肿瘤耗伤正气,中期主要为虚实夹杂证,晚期耗气伤阴,以虚证(气阴两虚)、虚实夹杂证为主。从 NSCLC证候的基本构成因素来看,主要有气虚、痰热、痰湿、阴虚、气滞血瘀、阳 虚等6个基本因素,其中气虚占763%,痰热占528%,痰湿占338%,阴虚占182%,气滞血瘀占151%,阳虚仅占38%。居首位的气虚是NSCLC证候的重要构成因素,并贯穿其发生发展始终,是NSCLC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患者形体先虚,外邪乘虚而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日积月累,形成肿瘤。正如《医宗必读》所说: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气虚因素在I期占525%,II期占762%,III期占782%,Ⅳ期占844%, 随着病期的进展,气虚证候越来越多,在Ⅳ期,即肺癌发生远处转移时,达到了最高峰,这说明气虚是肿瘤发展转移的根本原因,人体内部正邪之间的强弱盛衰决定了肿瘤的进退变化。气虚易致气机失调,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癌毒则易于停留郁结,日久在气失固摄的情况下流窜停留于它脏,形成它脏转移。痰热因素居第2位,也是NSCLC证候的主要构成因素,Ⅰ期其所占比例最高为650%,Ⅱ期占556%,Ⅲ期占557%,Ⅳ期占351%,可见它在NSCLC各期皆居主要地位。“肺为娇脏”,易受外邪如六淫热邪、烟之热毒,或脏腑功能失常之内热熏灼肺脏,内蕴体内,郁久化火,火热内盛则为热毒,热毒内盛久则血腐肉败,二者交结肺内,终成癌瘤。包含痰湿因素的证候有气虚痰湿、阳虚痰湿,痰湿阻肺亦是NSCLC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它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的局部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与脾关系密切。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水湿不化,停聚形成痰湿,痰湿循经上贮于肺,使肺气受阻。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是由于肺癌病灶对肺的压迫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肿瘤或其分泌物对支气管黏膜形成刺激,呼吸道中的杯状细胞、腺体因受到肿瘤的压迫或其分泌物的刺激而分泌大量的黏液和浆液,形成痰液,堵塞支气管,出现胸闷、咳嗽、咯痰等症状。阴虚证候在NSCLCⅠ、Ⅱ、Ⅲ期居少数,分别为175%、135%、149%,Ⅳ期则多见占338%,当出现阴虚,特别是气阴两虚证候,预示着病情变化,预后不佳。因烟毒、风、热、痰浊等病邪在肺中相互搏结,积蓄日久,郁而化热,耗伤阴津。所表现出的气促、盗汗、形体消瘦等症状,是机体长期经过肿瘤的消耗,各部分机能失代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气滞血瘀因素虽仅占151%,但在Ⅰ期 所占比例为300%,说明其与肺积的形成密切相关。肿瘤的形成与其他疾病一样,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即所谓“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疡科心得集》)。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着“高血凝,低免疫”的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血液流速缓慢,红细胞聚集明显,有利于癌细胞生长,同时肿瘤细胞易停留在局部形成转移灶,有利于癌细胞转移。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活血化瘀治疗,避免或减轻气滞血瘀证,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结果显示,NSCLC的证候分布按比例多少排列为: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述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