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确诊NSCLC适宜化疗、手术的群体进行西医治疗前后证候改变的抽样调查,将收集病例的症状(包括体征)进行赋值量化,数据输入数据库系统,将中医临床证候(症状)按照有关诊断标准进行归纳。【结果】NSCLC中以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为主,分别占329%、300%、151%、134%。Ⅰ期与Ⅲ期、Ⅳ期证候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由气虚、痰热、痰湿、阴虚、气滞血瘀、阳虚6个基本因素组合而成。气虚因素最多占763%,痰热占528%,痰湿占338%,阴虚占182%,气滞血瘀占151%,阳虚最少仅占38%。舌象的相关系数值较其他症状高,表明舌象与证候相关性更明显。【结论】417例NSCLC的证候分布按比例多少排列为: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阳虚痰湿。气虚是NSCLC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原因,痰凝、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病机;肺肿瘤/中医病机;证候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最常见的肺癌,约占肺癌的80%。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多数病例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混杂因素较多,使原本复杂的肺癌证候更加繁杂,未能反映出其真实面貌。因此,笔者选择未经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NSCLC中医证候随西医治疗方法变化的规律,为辨证论治过程中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肺癌的诊断标准。TNM分期采用肺癌国际TNM分期标准(1997)分期。中医证候分型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中医证候辨治规范》[4]等。
112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和细胞学/病理学证实为原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确诊后未接受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者;③体力状况(KPS)积分在60分以上;④入院时所需观察的临床内容记载完整。
113排除标准①确诊后接受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者;②有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疾病者。
12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和福建省肿瘤医院呼吸科病例,共417例,其中前瞻性273例,回顾性144例。男277例,女140例;年龄18~86岁,平均6103岁,≤60岁187例,>60岁230例;腺癌216例,鳞癌160例,其他41例。
13研究方法对确诊NSCLC适宜化疗、手术的群体(无接受放疗的病例)进行西医治疗前后证候改变的抽样调查。按照病例纳入标准筛选病例,填写临床研究表格。将收集病例的症状(包括体征)进行赋值量化,症状按程度计:-~+++,或有者为1,无者为0,例如出现便溏者为1,无者为0。然后将数据输入数据库系统,将中医临床证候(症状)按照有关诊断标准进行归纳。观察结束后,将表格内容与所观察到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证候与症状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2结果
21NSCLC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见表1。417例NSCLC中以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为主,分别占329%、300%、151%、134%。Ⅰ期与Ⅲ期、Ⅳ期证候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期与Ⅳ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期与Ⅳ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期痰热气滞血瘀较多,占300%,气虚痰湿居其次,占250%,气虚痰热占225%。Ⅱ期以气虚痰湿和气虚痰热为主,分别占349%和333%,痰热气滞血瘀占167%。Ⅲ期气虚痰热占385%,气虚痰湿占282%,痰热气滞血瘀占138%。Ⅳ期气阴两虚占312%,气虚痰湿占286%,气虚痰热占247%。NSCLC的证候分布按比例多少排列为: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阳虚痰湿。
22NSCLC中医证候基本因素分析见表2。中医证候由气虚、痰热、痰湿、阴虚、气滞血瘀、阳虚6个基本因素组合而成。气虚因素最多,占763%,痰热占528%,痰湿占338%,阴虚占182%,气滞血瘀占151%,阳虚最少仅占38%。Ⅰ期痰热因素比例最高,为650%,气虚居其次,为525%,痰湿与气滞血瘀各占300%,阴虚占175%。Ⅱ期气虚因素 占762%,痰热占556%,痰湿占365%,气滞血瘀占167%,阴虚占135%。Ⅲ期气虚因素占782%,痰热占557%,痰湿占328%,阴虚占149%,气滞血瘀占138%。Ⅳ期气虚因素占844%,痰热占351%,痰湿占338%,阴虚占338%。表1NSCLC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表2NSCLC中医证候基本因素分布表
23NSCLC证候因素构成分析417例NSCLC症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与各证候有意义的相关系数较高的症状(P<005)。以下症状按相关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高,说明其与相应证候相关性越大。
231气虚痰湿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3。正相关:苔白腻、痰白稀、舌淡白、腹泻、小便清长、头晕、乏力、苔薄白、自汗、恶心、呕吐、脉滑细、腰酸痛、语声低微、夜尿多;负相关:苔黄腻、小便黄、舌红、痰少白粘、便秘、口干、面红、痰黄稠、盗汗、口苦、脉滑数、脉细数、口唇干燥、苔剥少、痰黄稀、舌暗红。
232气虚痰热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4。正相关:苔黄腻、痰少白粘、小便黄、舌红、舌暗 红、便秘、口干、口苦、面色红、痰黄稀、舌淡红、脉弦滑、神疲;负相关:苔白腻、苔薄白、舌淡白、苔剥少、痰白稀、舌淡暗、四肢冷、面色白、胸部刺痛、小便清长、脉细弱。
233痰热气滞血瘀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5。正相关:喜叹息、脉滑数、胸部刺痛、腹胀、小便黄、苔薄白、口唇瘀暗、苔黄腻、胸闷;负相关:气促、乏力、苔剥少、苔白腻、痰少白粘、神疲、腰酸痛、便溏、恶寒。
234气阴两虚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6。正相关:苔剥少、痰黄稠、盗汗、脉细弱、舌红、面色白;负相关:苔黄腻、痰白稀、胸闷、舌淡。红、小便清长、语声低微、舌淡白、脉滑细、舌淡暗、便溏、腰酸痛、夜尿多。表3NSCLC气虚痰湿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表4NSCLC气虚痰热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
235阴虚痰热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7。正相关:盗汗、脉细数、苔剥少、口干、咳血痰、面色红;负相关:乏力、喜叹息。
236阳虚痰湿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见表8 。正相关:四肢冷、恶寒、乏力、痰白稀、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面色正常、面色白、腰酸痛、语声低微;负相关:苔黄腻、舌红、小便黄。表5 NSCLC痰热气滞血瘀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表6NSCLC气阴两虚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表7NSCLC阴虚痰热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 表8NSCLC阳虚痰湿证候构成因素相关系数表正相关 负相关症状相关系数(r)症状相关系数(r)四肢冷0494苔黄腻-0139恶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