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名方入手,从古今文献入手,从现代临床入手,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入手,进一步理清中医临床关键环节“辨证”中所辨的“证”,建立证候客观化标准。李瑞等[4]指出,可以运用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采用方证诊断量表的形式,对某一经典方的证治按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使患者的主观感受以非线性思维方式按照国际标准进行量化,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某一方证的规律性认识,最大限度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得出并建立客观的、规律性的、以疗效为基础的方证规范。综上所述,可以对《伤寒论》中的某一经典方剂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运用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对其适应证进行回顾,搜集《伤寒论》及后世著名医家对其主证的描述,选取若干项其方证的主要表现,包括症状、体征、舌苔及脉象等,参考国际上比较公认的量表的设计方法,在中医理论主要是《伤寒论》中方证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其方证的诊断量表,经临床小样本的应用和调查后,对量表的信度、效度等进行初步评价、修改,然后进行再应用、评价、修改,使量表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按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大样本、对照研究,以方证结合、病证结合、方证与理证结合的方法研究方证的临床运用规律,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方证的规律性认识,初步完成方证辨证的规范化工作。总之,采用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方证规范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充分挖掘《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的临床价值,使其易学、易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药的开发利用;而且可以对中医诊疗客观化、证候标准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煌.当前中医研究思路的几个转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8.

[2] 沈自尹.从伤寒论与内经的不同学术渊源来研究证的本质[J].中医杂志,1984(251):70.

[3] 王阶,王永炎.复杂系统理论与中医方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9):25.

[4] 李瑞,尹英杰,林殷,等.中医方证客观化研究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6.

[5] 嵇波,陈家旭,鲁兆麟.浅析DME方法学与中医方证研究思路的联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9):546.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加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的规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规范化探讨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规范抗血栓治疗亚急
    我院实行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规范和应
    贯彻落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的实践和体
    护生护患沟通技巧的规范培训与临床应用
    从 伤寒论 方证看心理失调的中医学诊治
    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
    规范静脉输液治疗
    规范护理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规范早晨交接班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
    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