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除剔除、脱落病例外,两组病例依从性均良好(P>005)。 23疗效分析
231临床疗效分析
PP分析:扣除中心效应,总有效率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ITT分析:扣除中心效应,总有效率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表1两组多中心临床疗效分析(略)表2两组多中心临床疗效综合分析(略)
232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总分分析表3结果显示,扣除中心效应,试验组主症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症积分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两组主症积分(治疗3个月后)与基线变化值前后差值及变化率多中心分析
233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评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两组乳房疼痛与基线差值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略)表4两组乳房疼痛与基线差值的变化比较(略)
234两组乳房肿块大小(cm)实测值用药前后变化评分比较表5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乳房肿块大小(cm)实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5两组乳房肿块大小(cm)实测值用药前后变化比较(略)表6两组乳房肿块硬度与基线差值的变化比较(略)
235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硬度评分比较表6结果显示,两组乳房肿块硬度与基线差值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6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变化比较表7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伴随症状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7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伴随症状变化比较(略)
24安全性评价2组患者均进行了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未出现有意义的异常变化。试验组1例在服药第1个月持续3d出现轻度口干、咽干、大便硬,但未停药,未减量,未予对症治疗,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1例在服药第7天时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持续1d,患者因吃不洁食物所致,未予停药,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原因与卵巢功能失调及内分泌紊乱有关。由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盛,刺激乳腺主体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所致。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中藏经》。《外科正宗》有“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的描述,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不疏,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挟痰,导致乳络经脉阻塞不通,结聚乳中为肿块而引起乳房疼痛,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活血祛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桂枝茯苓胶囊是桂枝茯苓丸的现代胶囊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动物实验研究表明[5-6],桂枝茯苓胶囊可改善乳腺增生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和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调节其内分泌;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减轻乳腺充血与水肿,减少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抑制腺泡分泌现象,改善导管上皮增生的程度,从而对乳腺增生病起预防与治疗作用。本次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证实了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07%(N=113),对照组为7143%(N=112)。扣除中心效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主症积分下降(469±271)分(N=113
),对照组下降(397±254)分(N=112),扣除中心效应,试验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总显效率、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总分下降率、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硬度及胸胁胀闷等伴随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仿。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个别病例出现轻度口干、咽干、大便硬等症,未见血液、肝肾功能等损害。本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和乳癖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确切,且桂枝茯苓胶囊疗效优于乳癖消胶囊;桂枝茯苓胶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与乳癖消胶囊的安全性相似。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