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旧性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颈椎不稳的手术疗效,并对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评估。方法 对16 例平均有35 d颈椎不稳的病人分别用前、后路手术治疗。前路手术采用SmithRobinson方法行脱位节段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固定;后路以单纯复位为主,用后路钢板固定。结果 前路手术10 例,后路手术6 例,除2 例后路手术复位不完全外,大部分获得满意复位,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结论 对于陈旧性颈椎不稳应跟据具体损伤类型、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病人的一般情况,采用个体化设计,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陈旧性;颈椎不稳;手术治疗
陈旧性颈椎不稳是临床上较少见的颈椎损伤类型,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对手术的时机、手术的入路、内固定的选择、伴随的局部病理状况的处理(如小关节交锁脱位)等因素无统一的认识。现将我院骨科回顾性随访2002年6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16 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 例,男10 例,女6 例;年龄20~57 岁,平均34 岁。受伤后就诊时间20 d~60 d,平均35 d。累及的主要节段:C3~4、C4~5、C5~6、C6~7分别为2 例、8 例、4 例、2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 例、高处坠落6 例、重物砸伤2 例。本组16 例患者按Frankel分级,A级2 例,B级3 例,C级2 例,D级4 例,E级5 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行CT检查及重建,测量椎弓根高度、宽度及后侧皮质至前侧皮质的距离,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所有病人均给予颅骨牵引。
全麻后在颅骨牵引下进行手术。前路手术采用SmithRobinsn方法行脱位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入,并用前路钢板固定。后路手术以单纯复位固定为主,若有关节交锁、椎板骨折、神经受压、椎管狭窄者,需同时行全椎板减压,并用侧块螺钉椎弓根钉加以固定。
术后患者用广谱抗生素3 d,地塞米松、甘露醇、营养神经等治疗,带颈托或支具保护颈椎3个月,每个月随访观察病人恢复情况。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后1 例症状加重,无脊髓损伤、颈动脉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用时60~120 min,其中前路手术10 例,后路手术6 例。11 例术前有神经症状的病人术后1周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3个月~4年,平均随访2年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位,大部分获得满意复位。有2 例后路手术复位不完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椎体再滑脱。
3 讨 论
陈旧性颈椎脱位是颈椎不稳定的一种损伤类型,为了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最佳的手术时机已丧失,因而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前跟据MRI、CT重建的影像资料,以及颅骨牵引后X线片并考虑患者损伤的部位、程度,小关节有无交锁,致压物的部位,全身状况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来决定手术的类型。一般以前方椎体压缩为主则首选前路减压重建手术;有小关节交锁、累及多节段、骨质疏松、椎管狭窄等情况以后路手术为主,部分患者也[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Segond骨折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提示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