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
3.3 使用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注意事项
3.3.1 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功能异常等,应待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减少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故理想的手术时机是病人全身情况一旦得到控制,就进行内固定[9]。同时,除Ⅰ、Ⅱ型骨折外,大多数骨折移位明显,术前需行骨牵引,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整复。
3.3.2 了解骨折类型和骨质情况 术前通过X线片对骨骼质量、骨折块数目、几何形状及骨折移位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3.3.3 防止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和术后股骨骨
折 因老年人骨质较脆,PFN内固定术中和术后有发生粗隆间骨折加重及股骨近端骨质劈裂的危险。其多为操作不当所致。故术中选准进钉点,以免主钉位置不佳,导致术中进钉困难和主钉插入后与股骨的生理前弓不吻合,增加股骨骨折的危险。同时,插钉前要充分扩髓,操作动作要轻柔,均可避免发生股骨粗隆间及股骨干劈裂。
3.3.4 预防螺钉退出或切割股骨头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拉力螺钉在股骨头颈内把持力较差,尤其严重粉碎性骨折,负重时拉力螺钉有切割股骨头或脱出的可能。因此,手术定位要准确,置入拉力螺钉需一次成功,避免更改钉道,导致螺钉固定不牢。拉力螺钉应与股骨颈平行且靠近股骨距,侧位与股骨颈平行且位于其中心,尖端达股骨头软骨下约0.5 cm,即坚硬的软骨下骨内,增强固定牢固程度。骨质疏松较重或粉碎性骨折者,适当延迟下床及负重,严密随访,定期复查X线片。
3.3.5 控制髋内翻畸形 髋内翻是各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小粗隆部骨折,使内侧弓骨皮质缺损,力学支撑破坏,有发生髋内翻的趋势,大粗隆部粉碎性骨折,进一步加重矢状面不稳定,同时,如主钉入钉点偏外,常推挤股骨头颈,导致髋内翻及骨折移位术后易出现髋内翻畸形。术中插入主钉后注意透视颈干角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进行相应调整,必要时将患肢适度外展,避免髋内翻位打入股骨颈螺钉,术中骨折复位应注意纠正股骨头颈的旋转。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应延迟负重和限制老年人卧位的髋内收活动,可减少或减轻髋内翻畸形的发生。本组有3 例5°~10°的内翻和1 例10°~15°的内翻,占19%。但一般认为小于10°的髋内翻是可以接受的。
3.3.6 术后处理 首先,要继续控制内科疾患;其次,加强护理,防止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第三,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膝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第四,对骨质疏松明显及不稳定的患者,术后患肢过早负重会大大增加手术失败的可能,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及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下地行走的时间。
总之,PFN设计合理,抗扭转能力强,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参考文献】 [1]黄公怡.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4):349.
[2]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附438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
[3]曾炳芳,张长青.创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0656.
[4]Curtis MJ,Jinnah RH,Wilson V,et al.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study to compare intramedullary and extrame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36 例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