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法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近期观察 |
|
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ASCI患者60 例。根据伤后时间并按自愿选择用药原则分为应用MP治疗组(A组,32 例)和未应用MP对照组(B组,28 例)。从受伤到入院的时间为1~48 h,平均6.2 h。A组32 例,男18 例(56.3%),女14 例(43.7%);平均年龄(42.6±6.4) 岁,平均体重(56.5±8.2) kg。车祸致伤9 例(28.1%),坠落伤12 例(37.5%),挤压伤8 例(25%),跳水伤3 例(9.4%)。颈椎损伤11 例(34.4%),胸椎损伤6 例(18.8%),腰椎损伤15 例(46.9%)。脊髓完全损伤18 例(56.2%),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4 例(43.8%)。B组28 例,男16 例(57.1%),女12 例(42.9%);平均年龄(39.6±7.8) 岁,平均体重(52.5±6.5) kg。车祸伤10 例(35.7%),坠落伤9 例(32.1%),挤压伤7 例(25%),跳水伤2 例(7.1%)。颈椎损伤10 例(35.7%),胸椎损伤7 例(25%),腰椎损伤11 例(39.3%)。脊髓完全性损伤15 例(53.6%),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3 例(46.4%)。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和ASCl分级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1.2.1 MP治疗组 对受伤在8 h内的患者按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NASCI)Ⅱ方案应用MP:首剂给予MP30 mg/kg,15 min内静脉点滴完毕,在间隔45 min后以5.4 mg/kg·h持续静脉点滴23 h(A组)[2]。接受MP治疗时间为伤后2.5~16 h,平均5.6 h。其中1 例在维持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放弃MP治疗。
1.2.2 对照组(B组) 对照组除不应用MP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
两组均用20%甘露醇静脉点滴,每日3次,持续7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16 mL静脉点滴,每日3次。A组同时给予甲氢咪胍每天0.6g,静脉点滴3 d。B组加用地塞米松15 mg静脉滴注,每天3次,持续7 d。两组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伤后12.6~48 h,平均24.8 h。手术由同一组医生进行。6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依据ASIA(感觉、运动、反射及排便4个方面)分级法进行评估。入院时、6周和6个月时各评估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别。
1.3 神经功能评价标准
在入院时、术后6周及6个月,按照ASIA2000神经分类标准[3]进行神经功能评价。
1.3.1 运动功能 检查身体两侧各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各肌肉肌力按0~5(6个肌力等级记录)临床分级进行评定,左右侧分别打分,双侧最高分为100分。
1.3.2 针刺和轻触觉 从C2到S45,检查身体两侧各自28个皮区关键点的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评定打分,每节段功能缺失为0分;减退为1分;正常为2分。针刺和轻触觉双侧最高分各为112分。
1.4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入院、伤后6周及6个月随访时的比较采用单因素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