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
|
2 结 果
全组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9个月)。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110 min;住院9~18 d,平均13 d。
典型病例为一男性,54 岁,车祸致Schazker Ⅳ 型胫骨平台及干部粉碎骨折,见图1~3。
术中发生克氏针断裂1 例,钻头断裂1 例。1 例于术后10个月复查时发现骨折处已有骨痂形成,但近端4枚锁钉中最近端1枚已断裂,其余3枚已拔起。翻修时取出近端4枚钉,换上4枚双皮质螺钉和1枚单皮质螺钉固定,术后愈合良好。1 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于术后11个月行二期植骨,术后19月随访已骨愈合。其余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钢板断裂、关节面复位丢失、深部感染等发生。膝关节活动屈95°~125°,平均114°;伸0°~15°,平均5.6°。
3 讨 论
3.1 LISS的生物力学优点 LISS设计了专用的股骨髁外 图1 术前正侧位X线片 图2 术后2个月X线片 图3 术后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已愈合
侧和胫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由接骨板、自攻皮质骨螺钉、专用瞄准装置和复位器组成。其骨端区域锁定螺钉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设计,锁定后有成角稳定性,比传统的松质骨螺钉具有更好的锚力,且不会穿过关节面。Kregor等[1]报告使用LISS系统固定股骨远端术后维持率可达100%。
微创经肌肉下钢板插入技术是非直接复位技术[2]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并由Syed等最先推广[3]。Farouk等[4]的一项对尸体标本血管注射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钢板固定术相比,经肌肉下钢板插入技术固定股骨远端骨外膜和髓腔内的血管灌注都明显要充分,同时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股骨远端滋养动脉的血供,减少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发生的概率。本组无一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且仅1 例因骨缺损而二期植骨,其余均一期骨愈合。
角稳定性的钢板螺钉设计使系统固定稳定性不再像普通接骨板通过接骨板与骨之间摩擦达到稳定,而是通过螺钉接骨板界面间稳定性获得骨与接骨板间的稳定,如同一套内置的支架一样,因而避免了钢板对骨膜的压迫,同时解剖型设计的钢板不再需要预弯,能避免固定时的二次移位产生,并缩短手术时间。
3.2 LISS的适应证 对股骨下端骨折,LISS适用于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髁部和干骺端骨折,尤其适用于所有骨质疏松患者。因为锁定螺钉能将疏松的骨质所不能承负的压力转移到接骨板上,改善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受力和负荷。
对胫骨近端骨折,LISS的最佳适应证是干骺端粉碎骨折,其成角稳定性能避免膝内翻的发生。罗从风等[5]认为,对不稳定的Schazker Ⅳ型骨折,即使使用LISS系统,仍需联合后内侧钢板固定,否则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近年来,周方等[6]的临床研究认为,LISS对于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较重的转子间骨折和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3.3 治疗要点 对于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骨干部或干骺端骨折则通过闭合牵引复位,维持力线,避免成角和旋转,并以外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椎间隙冲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病灶清除结合碘伏纱布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