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间隙冲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意义 |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隙冲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共80 例83个椎间隙,其中L4~5间隙35 例,L5S1间隙40 例,L3~4间隙2 例,L4~5L5S1双间隙3 例。行开放式手术38 例,椎间盘镜下手术42 例。采用椎间冲洗43 例,未冲洗37 例。结果 术后仍感腰腿疼痛者18 例,均为未行椎间隙冲洗者,疼痛持续1~8个月自行消失,平均3个月;行椎间隙冲洗者术后无一例出现腰腿痛。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者。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加椎间隙冲洗对术后腰腿疼痛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椎间隙冲洗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困扰。大部分患者经严格的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乃至消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方能缓解病痛。目前常用术式有两种:髓核摘除术和人工椎间盘置入术。后者虽然能重建椎间隙的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椎间隙的生理功能,但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费用较高,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而前者因手术简便易行,又能彻底解除脊髓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仍被普遍采用。遗憾的是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感到腰腿疼痛无好转,或减轻不明显,症状不能完全消失。这可能与术后残存在椎间隙内的病变髓核组织释放出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根,导致化学性神经根炎有关。国内外均有研究资料表明,髓核组织能释放出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根,使其发生血管栓塞、水肿、变性等变化。本院自1995年6月至2005年8月采用髓核摘除术加椎间隙冲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 例,83个椎间隙。男54 例,女26 例;年龄21~68 岁,平均42 岁。其中L4~5间隙35 例,L5S1间隙40 例,L3~4间隙2 例,L4~5L5S1双间隙3 例。单侧腰腿痛68 例,双侧腰腿痛12 例,腰腿痛伴下肢麻木52 例;CT显示腰椎间盘突出73 例,髓核脱出7 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12 例。行开放式髓核摘除术38 例,其中采用椎间隙冲洗20 例,未冲洗18 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42 例,采用椎间隙冲洗23 例,内有2 例椎管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未冲洗19 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或侧卧位(腰椎间盘镜下手术必须采用俯卧位),消毒、铺单。准确定位,一侧椎板间隙开窗,切除部分黄韧带,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显露椎间隙,用棉片保护好神经根及硬脊膜,摘除髓核,直至神经根及硬脊膜完全松解。取一根金属吸引管,安装冲洗球,插入椎间隙,反复脉冲冲洗,见髓核碎屑顺水流出即予以吸除。吸除椎间隙内残液,去除棉片,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一根,缝合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腰背肌锻炼,以防止神经根粘连。
2 结 果
冲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腰腿疼痛及下肢麻木,双下肢直腿抬高均超过80°。未冲洗组37 例中,术后腰腿疼痛无缓解18 例,加重2 例,占未冲洗数64.5%;直腿抬高介于60°~70°,平均68°。经激素冲击和甘露醇脱水等治疗后疼痛缓解,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3~4周后直腿抬高达到80°以上。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两组无一例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腰腿痛及下肢麻木均消失或明显[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带血管阔筋膜张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通过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