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骨折合并四肢瘫的呼吸道管理 |
|
生理盐水+糜蛋白酶5mg,或2%的碳酸氢钠)3~5 mL,稀化液滴入量根据痰液黏稠情况而定[2]。将病人侧卧位,引流肺居于高位,借助重力作用将分泌物引流入气管和支气管内,术者手心向内凹陷,手掌呈杯状形,放松手腕、肘及背部肌肉,有节奏的自上而下、自周围向中心部扣击,每次扣击100~300次,然后吸痰。使用强力吸引器,间隔时间视呼吸道分泌物多少而灵活掌握,做到有痰即吸。吸引管采用较细的乳胶管,吸引管外径以接近气管内径的1/2为宜,吸引管所下的深度根据气管插管的长度而定,以超过气管插管长度的2~3 cm为宜。
3.1.3 呼吸道湿化 本组采取多种气道湿化措施。其中使用“人工鼻”4 例,气管内间断或持续滴入湿化液6 例,主动式吸湿性热湿交换器5 例。目前我院近期开始使用的主动式吸湿性热湿交换器,是将改良后的吸湿性热湿交换器与加热型湿化器结合,既达到湿化效果,又减少了湿化器内冷凝水的产生,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通过多种湿化措施,促使痰液排出,有效地改善了呼吸,防止肺部感染。
3.1.4 吸痰导管或气管套管的处理 吸痰导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套管的消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选用两副同一型号的气管内套管交替更换消毒。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要稳妥固定并经常检查固定情况,严防脱出造成窒息。在搬运病人、吸痰、口腔护理和人工呼吸机装卸时均要倍加小心。粘贴导管的胶布易被口腔分泌物浸湿松脱,需及时更换,可用绷带缠绕导管和牙垫从枕后交叉固定于面颊部。翻身时由专人扶持头颈部协助侧转,防止导管扭折引起呼吸道阻塞。
3.2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气道护理 本组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12 例,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2.1 腹式深呼吸练习 要求病人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如吹气球,每天3~5次,每次10个,每次15 min,以增加潮气量,帮助肺扩张。还可以结合被动挤压胸廓的办法来锻炼腹式呼吸,使胸廓向内侧挤压2 cm,挤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5∶1~2∶1。每分钟做12~16次。每天至少做3次,每次10 min。
3.2.2 防治腹胀 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因胸神经支配的肋间肌瘫痪,因而胸式呼吸消失,而由膈神经(C4神经)支配的膈肌仍正常,因此患者表现为腹式呼吸为主。但病人颈髓损伤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极易发生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所以做好胃肠道的护理,防治腹胀很重要。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两次,每次30 min,患者除多吃蔬菜水果以外,每天早上给患者饮一杯温盐水,晚上给患者饮蜂蜜30 mL。如发生便秘,可用甘油100 mL保留灌肠,30 min排便,效果很好。如遇到顽固性腹胀可用芒硝外敷腹部可减轻腹胀,必要时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
3.2.3 多种措施促进排痰 如鼓励咳嗽、体位引流、翻身拍背,对于无力咳嗽者,采用及时吸痰法。上述排痰法均与雾化吸入、稀化痰液相结合。
4 讨 论
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颈髓损伤节段的高低、患者年龄、既往肺功能情况等有关。低节段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肺功能一般是正常的,但是随着SCI水平的上升,患者的用力呼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也相应随着下降,并且在四肢瘫痪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呼气流速峰值也随着SCI的升高而下降,因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3]。同时,由于脊髓损伤后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致气管、支气管收缩变窄,气道内分泌物增多,产生呼吸道阻塞,造成在限制性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加重呼吸功能衰竭。对于该类病人应果断进行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骨折不愈合的医源性因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