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古代医家小儿保育经验探析

充,卫外功能未固,若调护失慎易发病。正如唐千 干 页 《大生要旨》所云:“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全在幼时培养,故饮食宜调,寒湿宜适,若在期内断然生不得病。须知小儿身体微弱,脏腑柔脆,岂堪先以疾病摧其生机,继以药物资其消烁,精神暗耗,早年戕贼,能保长生乎?”故历代医家特别重视婴儿的调护保健。

《证治准绳·小儿论》谓:“初生儿出月,必须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衣着不可过暖,“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提倡适当“薄衣”,培养耐寒能力,“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古人还提出头要凉,背、腹、足要暖的观点,并主张加强体格锻炼,多接触自然阳光,新鲜空气等。如《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病。若常藏在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

历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充分认识到调护保健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丹溪心法》曰:“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调理之法,万全《幼科发挥》中有非常透彻的见解:“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保婴撮要》提出:“大抵保婴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幼幼集成》亦指出:“凡有微疾,不用仓忙,但令乳母严戒油腻荤酒,能得乳汁清和,一二日间不药自愈”。可见虽有微病,只要加强护理,亦可收到不药自愈的功效。

4 循循善诱,早期教育

小儿健康的标准,不仅是生长发育正常,体格健壮,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小儿具有天真好奇,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古人主张应循循善诱,早期施教。

明·万全《育婴家秘》指出:“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行,则教以恭敬,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对宾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其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
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如此……而知识亦早也。”可见早在明代古人就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幼儿早期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从小就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勤学好问的钻研精神。民间流传甚广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也载有“苟不
教,性乃迁”等有关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2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贵论
    方兴未艾的古代DNA的研究
    浅谈现代医学中的心身兼护
    论古代复方药物分别提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