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会

4.1 疗效判定标准[3] 按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判定。

4.2 疗效评定说明 治疗前满分52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治愈(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效(显著进步):≥56%,<81%;有效(进步及稍进步):≥11%,<56%;无效(无变化及恶化、死亡):<11%或负值。

4.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5 讨论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风、火、痰、瘀相兼为病,急性期出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宜急则治其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通腑化痰法治疗。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为应用通腑法的三大指征。中风病急性期常由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紊乱,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见便干便秘;若腑气不通,浊邪上犯,蒙闭清窍可使病情加重,甚至昏蒙。采用通腑法:一可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半身不遂等症状进一步好转;二可清除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痰浊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到防闭防脱之目的;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竭于内,阳脱于外。

笔者在原有的思路上加以改进、化裁,其中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本经》谓其能“推陈出新”;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4]。芒硝苦咸、大寒,泻下清火,含硫酸钠而致泻。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丹参色赤味苦(微寒),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太阴、厥阴之经(《本草纲目》),以其活血祛瘀,凉血安神;全虫色青,味咸,性微温,夫青者木色,原具厥阴风木之气化,故入肝经,搜风发汗,治中风口眼斜[5];麦冬、黄芪养阴益气。炒蒲黄味淡微甘微辛,性凉,《本经》谓其“止血又消瘀血”;赤芍药味苦,微寒,入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具有抑制内源、外源凝血系统和凝血酶的作用[6]

中风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所以笔者认为,该法苦寒攻下,用久可伤阴耗气,不能久用,以1周以内为宜。故后2周去大黄、芒硝,加麦冬、黄芪养阴益气,加蒲黄、赤芍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功。符合中风标本兼顾之治则。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19):55.

4 李力强,周崇伦.单味大黄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近期疗效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8(2):13.

5 徐兆山.水蛭在内科临床的应用概况.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3):21.

6 王玉琴,马立昱.赤芍对血液凝固-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101.

作者单位:110101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
    补肾益肺活血化痰法治疗肺间质病变临床
    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小结
    自拟止咳化痰汤治疗咳嗽56例
    止嗽化痰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
    复方沙芬那敏糖浆化痰止咳作用的疗效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