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浅议天麻 赤箭 徐长卿 鬼督邮名实考

【摘要】  天麻、赤箭、徐长卿、鬼督邮为我国古代医书中较常见的几种本草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称的使用逐渐混乱,往往出现名称相同而实物不一,或者同物多名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几部较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和部分其他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尝试澄清这四种古代本草名称与实际植物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结论是:“赤箭”和“天麻”为同一种植物,即现代所说的天麻;“徐长卿”为萝藦科的徐长卿;而以“鬼督邮”为名的本草或为天麻,或为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 

【关键词】  天麻 赤箭 徐长卿 鬼督邮 考证

  赤箭和天麻名实考

  1.赤箭和天麻的异名

  “赤箭”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1],其异名有:离母、鬼督邮、合离、合离草、独摇、独摇芝、赤箭芝、赤箭脂 、定风草、神草、天麻。

  《神农本草经·草》云:“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这是关于“赤箭”之名的首次记载。《酉阳杂俎·广动植类之四》[2]云:“合离,根如芋魁,……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本草纲目·草部》[3]中,赤箭、天麻并为一条,释其名为:“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又云:“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根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天麻即赤箭之根。”又引《药性论》云:“赤箭芝,一名天麻。”《证类本草》[4]“天麻”条下引《药性论》云:“赤箭脂,一名天麻,又名定风草。”

  “天麻”之名始见于《雷公炮炙论》 [5]。“天麻”的异名有:五母麻、鹿麻、归泽麻、若一草。医家所说的“天麻”,通常指整个植物,包括茎和根 ,称其茎为赤箭、赤箭脂。

  《新修本草》[6]云:“五母麻,味苦,有毒。疗痿痹,不便,下痢。一名鹿麻,一名归泽麻,一名天麻,一名若一草。生田野。五月采。”《本草图经·草部》[7]云:“天麻,……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箭竿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本草纲目·草部》云:“苏颂《图经》所载天麻之状,即赤箭苗 之未长大者也。”《证类本草》云:“茎似箭秆,赤色,故茎名赤箭也。”《本草衍义》[8]云:“赤箭,天麻苗也。”《本草衍义》云:“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苗则赤箭也。”

  《本草衍义》云:“然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之为二。经言八月采根曝干,故知此即苗也。”由此可知,狭义上的“天麻”专指根。

  2.赤箭和天麻的原植物

  在较为重要的几部本草学著作及其他古籍中,对赤箭和天麻描述极为相似,应为同一种植物。

  《神农本草经·草》和《名医别录》[10]中皆记载了“赤箭”,但没有描述其形态的文字。《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10]云:“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如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新修本草》云:“赤箭,此芝类,茎似箭竿,赤色。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服法也。”《酉阳杂俎·广动植类之四》云:“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证类本草》云:“天麻,……叶如芍药而小,当中抽一茎,直上如箭秆。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犹如天门冬之类,形如黄瓜,亦如芦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今附)臣禹锡等谨按:《别注》又云:……茎似箭秆,赤色,故茎名赤箭也。”《本草图经·草部》云:“天麻,……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箭簳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白龙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取得,乘润利去皮,沸汤略煮过,曝干收之。”《本草图经·草部》云:“赤箭,……其苗独茎如箭杆,叶生其端,四月开花,秆、叶俱赤,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曝则枯萎。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浅议 脉经 一书性质
    浅议咽唾养生术
    浅议 三家医话 成书缘由
    浅议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浅议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浅议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初诊处方的用
    浅议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浅议 咳嗽 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与中医治疗
    浅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