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浅议 三家医话 成书缘由

害人。贵介之家,平日淫欲,事所时有,一当病发,即疑为虚,重投人参,大寒大热俱伏在内,始而以参治病,既而用药治参,病可治,参难治,是两病也。虽有扁鹊,莫措其手,慎之慎之。

  俞桂庭曰:药之弊,莫甚于参,富贵人之不死于参者鲜矣。史君之话,可谓洞见症结。

  例如有关解砒霜毒之文字。

  原文:粪清灌之最妙。真绿豆粉、净黄泥各四两,俱细筛,生鸡子清九个,三共一处,以浸绿豆冷水和稀服。若有黑羊血,再合碗许更妙。凡服砒之人,不可令其睡卧,恐毒流四肢难治。愈后百日后,忌烟酒、姜、椒、煎炒一切辛热之物,方无后患。

  俞桂庭增补: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立活。如无鲜者,用干子煎汤冷服亦可。或以防风一二两,煎汤浸冷灌之。

  《潜斋医话》

  为何起名“潜斋”?还与其舅父俞桂庭有关。当王孟英立志学医时,舅父为了鼓励他,嘱他“潜心学问,勿以内顾为扰”,并为他的书房起名“潜斋”,故后世也称王氏为潜斋。《潜斋医话》就是王氏收集整理的得效方以及一些医话。

  《潜斋医话》是王氏个人临证心悟,有不少王氏独到的见解。分为两方面内容,先为简效方,后为医话9篇,并有续医话医方12篇。简效方有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疾病药方,都是王孟英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总结出的效验方,方简药少,少者仅一味,多者十几味,而十几味的方药多是泡药酒或制丸剂用。如“杨素园大令曰:瘰疬、乳岩二证,最称难治,余购得一秘方,屡经试验,伏潜斋刊以传世……方用……其疔自拔,百试百中。”医话部分涉及面较广,有具体病案如“瘰疬入乳岩疔疮秘方”、“刺痧法”;有对前人观点的反驳,如“成方弊”、“辨《指南》十六条”;还有补充《柳洲医话》、《愿体医话》之不足,如“论《续名医类案》”、“夏月伤寒略”;有对为医之阐发,如他认为,“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岳忠武以八百人破杨么十万;不善用兵者,赵括以二十万人受坑于长平。噫!是非才、学、识三长兼具之豪杰,断不可以为医也。”至今读来,仍有启发意义。

  阅读《潜斋医话·序》后,读者会有感觉这更像是《三家医话》的总序。因为三部医话完成并出刊的次序依次为:《柳洲医话》、《愿体医话》最早,为咸丰元年,《潜斋医话》晚于前二者,完成于咸丰三年。《柳洲医话》、《愿体医话》都是针对别的医家的著作辑录整理而来,而《潜斋医话》是王氏亲身临诊得来的效方以及临证体会,更能体现王氏临证思想。此序虽名为《潜斋医话》而作,实为三家医话总序。故《潜斋医话》虽成书最晚,却列三家医话之首。

【参考文献】
   1 盛增秀主编.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

  2 清·永 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上)[M]. 北京:中华书局,1965.6:87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浅议 脉经 一书性质
    浅议天麻 赤箭 徐长卿 鬼督邮名实考
    浅议咽唾养生术
    浅议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浅议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浅议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初诊处方的用
    浅议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浅议 咳嗽 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与中医治疗
    浅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浅议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