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
七、地榆)联合治疗为主。缓解期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复发。柳氮磺胺吡啶每天2~4g,低于2g无效,服药期间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患者若能耐受,疗效较好。因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发作期以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为主,佐以健脾胃之品,常以白头翁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缓解期应坚持益气健脾为主,兼清余邪,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竞全功。口服药物宜空腹、食前口服。
2.3 清热利湿,顾护阳气与阴液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因反复发作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常存在阴伤,临床表现有口干,舌有裂纹,舌燥,少苔等,需仔细辨别,尽早发现及时纠正,以免阴液亏损后难以恢复。因此,临床上尤其需注重存津液。湿热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常见证型,湿伤阳,热伤阴,需分清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清热利湿应顾及阳气与阴液,若不然,虽然症状得到缓解,疾病仍容易复发。若阴伤明显,湿热仍羁留,治疗颇为棘手,取清热利湿而不伤阴的药物加于方药中,如芦根、白茅根、冬瓜子、蒲公英等。本病易虚易实,尤其是部分老年患者,如辨证属湿热内蕴之泄泻,若单纯用葛根芩连汤,患者服药后常出现淡胖舌、有齿痕,纳少,泄泻等,症状往往无明显好转。辨证脾肾虚寒型者,单纯使用附子理中汤,部分患者可出现黄腻苔。因此,治疗时,除辨证用药外,需留心该病阴伤与湿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
2.4 化瘀祛腐,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久病入络,湿热蕴久,血行不畅、反复应用止血药、过多使用苦寒药等,均易造成瘀血内阻。因此,瘀血内阻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张锡纯指出“肠中脂膜腐败,由腐败而至于腐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所谓肠溃疡也”。因此,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使用活血药物不宜过于寒凉,否则,肠越寒而脂越不生,病情反复。笔者临床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灌肠药物中加入石菖蒲、白芷等辛温之品,配合适当的西药,对单纯使用西药疗效不佳者,具有明显临床疗效。
2.5 饮食与情志并重,减少疾病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调摄非常重要。一般宜少渣、低纤维、低脂肪、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对鱼、虾、牛奶、花生等不能耐受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忌食冰冻、生冷、辛辣刺激之品。部分长期出血患者,平时可进含铁丰富的食物。无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古人有“见肝之病,当知传脾”之说。患者如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进而导致肝强脾弱,病情更加难愈。临诊时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病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改善营养状况,对疾病痊愈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冬华.消化系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罗哌卡因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