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小叶榕水提物对HBsAg和HBeAg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
胞上清液以备ELISA法测定HBsAg、HBeAg,所余细胞用MTT法测定药物细胞毒性,实验另设含2%血清、380μg/ml G418的DMEM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各4孔。测定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半数毒性浓度:按Sargent JM等建立MTT法检测[4]。向前述所余细胞加入400μg/ml MTT 0.1 ml/孔,置于37℃、饱和湿度、5%CO2培养箱内孵育4小时,即可见有黄黑色甲瓒颗粒,轻轻吸去MTT液但不接触细胞层,继则加入100%DMSO 0.1ml/孔,37℃ 、5%CO2培养箱内密闭孵育待甲瓒颗粒完全溶解(约10min)后,用酶标仪在490nm 波长处作比色法测定各孔A(OD)值,空白对照设4孔,加100%DMSO 0.1ml/孔,测得4孔A值后取平均数,计算细胞破坏百分率和细胞半数毒性浓度(TC50)。
1.2.3 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BsAg 、HBeAg的检测 用前面所留取培养细胞第5天的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HBsAg、HBeAg。其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按说明书操作。取所测的4孔A值求平均数,计算小叶榕水提物抑制抗原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
2 结 果
2.1 药物效价评定标准 依据小叶榕水提物对HBsAg 、HBeAg的抑制作用情况,本实验选择HBsAg、HBeAg作为药物效果的初步筛选指标,通过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浓度,并计算出相应治疗指数(TI)来评价药物临床应用前景,用TI的数值范围评价小叶榕水提物抗乙肝病毒的活性。TI≥2:有效低毒;1
2.2 小叶榕水提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 经用MTT染色法检测,小叶榕水提物随浓度降低对2.2.15细胞破坏率逐渐降低,在0.53mg/ml时,破坏率<50%,见表1。表1 小叶榕水提物对2.2.15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生长良好,破坏率为负值;“+”细胞破坏1%~24%;“++”细胞破坏25%~49% ; “+++”细胞破坏50% ~74%: “++++”细胞破坏75%~100%。
2.3 小叶榕水提物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小叶榕水提物随浓度递增,其对HBsAg、HBeAg抑制率逐渐增高。在半数毒性浓度下其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5.7%~87.7%、54.2%~93.6%,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117mg/ml,抑制2.2.15细胞分泌HBeAg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114mg/ml,见表2。表2 小叶榕水提物对2.2.15细胞分泌HBsAg 、HBeAg的抑制作用
2.4 小叶榕水提物的治疗指数 小叶榕水提物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的TI为2.2.5,抑制2.2.15细胞分泌HBeHg的TI为2.31,均大于2,表明小叶榕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 、HBeAg ,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2.2.15细胞表达乙肝病毒抗原的作用。提示小叶榕水提物在体外实验中具抑制HBV的作用。
3 讨 论
2.2.15细胞株是用共转染法将克隆的HBV DNA及抗G418质粒转入肝癌细胞株HepG2所建立的细胞株,能转录、翻译HBV基因,并能稳定地分泌HBsAg 、HBeAg和完整的Dane颗粒[4],是目前国内外公认和常用的体外评价抗HBV药物的细胞模型。
小叶榕具有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散淤理湿等功效。其叶、皮、果等提取的浸膏是治疗咳嗽、感冒类中成药的主要原料[5]。石钺等[6]推断黄酮类成分可能是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而小叶榕叶中主要含黄酮类物质,其抗HBV作用可能与黄酮抗病毒作用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小叶榕水提物对HBsAg 、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25、2.31,说明小叶榕水提物对两抗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确有较好的体外抗HBV作用,但尚需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刘力恒 ,王立升 ,王天文,等.小叶榕叶总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联合豆蔻提取物治疗荷瘤裸鼠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 咳嗽 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与中医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