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祛瘀通络解毒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
|
环节,拮抗细胞因子对T细胞或滑膜细胞的作用,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历代文献有“历节病”、“骨痹”、“顽痹”等名称。外因以风、寒、湿邪侵袭,内因则多由于气血不足或脾肾亏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以致外邪趁虚入内,壅塞经络、关节,致使气血为邪所闭,凝涩不通, 发为痹证。病位在筋骨, 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损,标实为外受风寒湿热之邪,内生痰浊瘀血之患,逐渐形成痰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历代医家多宗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从风寒湿论治。笔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毒”有关,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六淫化毒。《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寒毒、湿毒、热毒、清毒、燥毒之名,认为邪气偏盛可化为毒邪。王冰为此注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诸病源候论·毒疮候》指出:“此由风气相搏,变为热毒。”《东医宝鉴·杂病篇二》谓:“伤寒三阴病深必变为阴毒”,“伤寒三阳病深必变为阳毒”。说明六淫邪盛侵犯肌体,可化生毒邪而伤人。②内生毒邪。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病理代谢产物蕴积则生内毒。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大肠病源流》论大肠痈曰:“因七情饮食……,其致病之由总因湿毒郁积肠内。”俞嘉言《寓意草·辨黄鸿轩臂生痈疥之症并治验》指出:“疮疡之起……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景岳全书·杂症谟·淋浊》认为:淋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所致。毒可致瘀,瘀可化毒。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温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毒邪煎熬熏蒸,炼血为瘀;毒邪损伤脉络,经血沸腾,血溢成瘀;毒邪炽盛,伤津耗阴,阴血亏少,血行涩滞为瘀。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中说:“毒火盛而蔽其气瘀其血。”热毒内蕴,毒壅气机,血脉凝滞。如此种种,终成热毒内蕴,毒壅气机,血脉凝滞,毒瘀胶结,而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重要病理环节。治疗宜采用祛瘀通络解毒法,方中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威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通络定痛、除湿;防风、川牛膝抗炎、除风胜湿、通经活血;蜈蚣、全蝎、白花蛇舌草、制乳香、制没药祛风、解痉、通络、解毒、散结;丹皮、赤芍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配合西医抗类风湿药, 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6
2 沈丕安.现代中医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3226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因子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联合豆蔻提取物治疗荷瘤裸鼠实验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