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祛瘀通络解毒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
|
ritis active stage quyutongluojiedu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累及关节滑膜、关节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和骨组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缺乏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祛瘀通络解毒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4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 年1 月~ 2009 年1 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8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8例,女性32例,年龄 60~79岁,平均65岁;病程 2个月~19年,平均4年;其中伴发热9例,皮疹5 例,关节痛36 例。对照组40例,男11例,女性29例,年龄59~75岁,平均63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3年;伴发热8 例,皮疹6 例,关节痛34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强的松10mg,1天1次,甲氨喋呤10mg,每周1次,口服,均12周。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通络解毒方,组方:当归、鸡血藤、威灵仙、防己、防风、川牛膝各20g,蜈蚣1条,全蝎各10g,白花蛇舌草、制乳香、制没药各20g,丹皮10g,赤芍15g。1天1 剂,水煎分2次服,4周为1个 疗程,连用3 个疗程。
观察病变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活动指数,指数评分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2]。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消除,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血沉、抗“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主要理化指标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部分缓解: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治疗失败: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无改善或加重。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40例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9例,治疗失败3例,总有效率88.4 %;对照组40例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3例,治疗失败12例,总有效率67.7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3 关节改善情况 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关节活动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指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3.4 血沉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血沉47.53±22.18 mm/h,治疗后31.96±10.15 mm/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沉49.76±24.35 mm/h,治疗后40.68±20.82 mm/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的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从微生物学或流行病学方面都未获得肯定的结果,但有认为感染可能是引起发病或激发免疫反应启动的因素,在病变部位的滑膜及关节液中有病毒样颗粒、支原体等微生物抗原存在。已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获得抗病毒抗体,对滑膜细胞的病毒培养亦获得了病毒诱导酶DNA和RNA多聚酶。感染致病的一个途径是慢性感染持续存在的刺激,另一途径是感染仅早期存在,但其激发的免疫反应则持续存在,作用于关节内自身抗原。抗原在关节局部引起反应后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关节局部促进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并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免疫复合物沉着等造成局部炎症,关节红肿热痛。可以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产物属中医热毒瘀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将有助于截断扭转其病理环节,清除外来抗原对机体的持续刺激和损伤,中断导致本病的始动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因子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联合豆蔻提取物治疗荷瘤裸鼠实验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