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
|
者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3个月后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20mg组较10mg组增高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表5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4 讨 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透析液内的内毒素及其产物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循环,以及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等因素会
导致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3]。MHD时机体炎症状态激活大量的炎性细胞,产生如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促使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分泌、炎性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积聚。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泡沫细胞形成,进而出现脂质条纹、粥样斑块、动脉硬化。所以对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高TC、高LDLC患者,需应用他汀类调脂药[4],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2.60mmol/L以下,高风险患者应控制在1.82mmol/L以下[5]。
本组结果显示,血透者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 、sICAM1水平均升高,在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20mg后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剂量增加效果更明显。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CAM1、炎症相关因子和蛋白分子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6],与Sugiyama等[7]报道的他汀类药物使血浆CRP水平显著降低一致。
本研究观察到,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在原有降压药未调整的前提下,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0mg组较10mg组有进一步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即通过上调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选择性地维持一氧化氮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松弛[8],并使血管内皮对其他舒血管物质敏感性提高,或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降低血压[9]。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不是成比例增加,这与Maron[10]报道一致。赵家桢[11]也指出应该承认他汀降脂有剂量效应,剂量增大会增加降低LDLC的效果,但剂量增大一倍其降LDLC疗效仅提高5%~7%。
本组观察到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这可能是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后,营养指标改善的原因,但是他汀类药物与MH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研究期间所有患者肝酶及肌酶均无明显改变,且无药物副反应症状出现。说明MHD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是安全的。虽然本研究例数较少,观察期相对较短,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汀类药物降脂外的作用。对于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常规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微炎症状态及脂代谢紊乱,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及营养改善,对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choming M,Eisenhandt A,Ritz E.The microinflammatory state of uremia.Blood Purif,2000,18(4):327332
2 Boenisch O,Ehmke KD,Heddergott A,et al.Creactiveprotein and cytokine plasma level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Nephrol,2002,15(5):547551
3 李 宓.血液透析并发症.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298
4 吴 华.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3):140142
5 梅长林,马熠熠.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6,5(6)291294
6 Alber HF,Frick M,Sussenbacher A,et al.Effect of atrovast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问题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孟鲁司特合博利康尼防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