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消失。产后1周TBA及ALT均正常达62例,占96.9%;2例分别于2周至10周恢复。 2 讨论
ICP是一种以妊娠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合并症,实验室以胆酸及ALT升高为主要特征。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因此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加强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关键。
2.1 提高检出率 对孕妇加强产前宣教及产前检查。相当一部分ICP孕妇将特异性瘙痒误认为“胎气”“过敏”“虫咬”等,未予重视。产科医生缺乏对ICP的认识,没有主动询问病人是否有瘙痒现象,及时指导病人监测肝功能。本组病例中有6例(9.4%)无瘙痒,这部分病人更易漏诊。
2.2 血清TBA测定对早期诊断的意义 ICP患者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使胆酸吸收减少,进而造成肝细胞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后,导致酶的释放增加。有文献报道TBA常先于瘙痒及转氨酶升高的出现,多高于正常孕妇的10~100倍。本组79例患者TBA升高10倍以上达16例。我们认为早期产前检查应监测此项目,入选患者进行动态检测,能提高对ICP胎儿预后的监测能力。
2.3 综合治疗改善胎儿宫内环境ICP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妨碍了肝细胞对胆盐的摄入、转运和排泄,导致肝内胆汁淤积。中医理论认为ICP属于湿热内蕴,营卫不合,气滞血行不畅。由于胎盘组织中胆盐沉着,绒毛间隙变窄,粗面内质网普遍扩张,使原已狭窄的绒毛间隙更窄;加之合体细胞减少,影响氧与物质的吸收与交换,造成胎儿窘迫、羊水减少、死胎、死产等。本组针对ICP病理变化,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旨在增强母体血液循环及胎盘贯注功能,改善胎儿宫内环境。中药茵陈汤疏肝理气,利胆祛淤;复方丹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吸氧提高母血氧浓度;地塞米松抑制胎儿-胎盘单位的雌激素生成,解除小血管痉挛性收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母体循环及灌注功能,同时还可以促进胎肺成熟,对母儿均有利。本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37%,低于国内11.7%的报告。产后出血发生率4.7%,低于文献报告的19.0%~22.2%。
2.4 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ICP对胎儿影响较大,围产儿死亡率可达6.3%~13.0%。胎儿死亡大多很突然,很难预测。我们对孕期筛选出的病人实行系统管理,每2周查肝功能,观察TBA及ALT;孕28~32周始每周一次NST监护;孕33~34周建议入院,采用地塞米松;34周以上根据NST、胎动、B超等监测适时终止妊娠。。产科条件允许,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可以经阴道分娩,如有合并症或羊水过少,胎动减少或破膜时羊水粪染,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本组围产儿死亡率1.6%,明显低于文献报告。
因此早诊断、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产前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即认真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检查),对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7.
[2] 吴味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M].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0,6:31.
[3] 吴元赭,陈解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4:153.
[4]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5.
[5] 高寿征,田庚善,崔振宇.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第1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80.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