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提示复方雷公藤制剂外用或内服治疗RA有效,内服疗效与缓解病情药无明显差异。见图1。 类风湿因子(RF):外治亚组有1个试验[27]报道了RF改善情况,WMD为121.34[95%CI(52.38,190.30)],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空白对照亚组的2个试验[29,30]报道了RF改善情况,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2,I2=82.6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SMD为1.21[95%CI(0.84,1.5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缓解病情药对照亚组的1个试验[33]报道了RF改善情况,WMD为18.49[95%CI(-123.45,160.43)],两组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80)。提示复方雷公藤制剂外用或内服有降低RF的作用,内服疗效与缓解病情药无明显差异。
图1 复方雷公藤制剂与对照组无效率的Meta-分析
3.4 安全指标评价
3.4.1 失访/退出例数只有外治亚组中有1个试验[28]报道了失访/退出的例数,复方雷公藤制剂外治组与安慰剂组失访/退出例数分别为2例(5.7%)、3例(9.4%),其中复方雷公藤制剂组因缺乏疗效退出1例、因与治疗无关的原因退出1例,安慰剂组分别为1例、2例。
3.4.2 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只有外治亚组中的3个试验[26~28]报道了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共167例,其中复方雷公藤制剂外治组90例,发生不良反应者4例(4.4%),安慰剂组77例,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者。余亚组的各试验均未报道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
3.4.3 因不良反应退出的例数只有外治亚组中有两个试验[26,28]报道了因不良反应退出的例数,共127例,其中复方雷公藤制剂外治组65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者2例(3.1%),安慰剂组62例,没有因不良反应退出者。余亚组的各试验均未报道因不良反应退出的例数。
3.4.4 试验报道的不良反应8个RCT中只有外治亚组中的3个试验以及空白对照亚组的1个试验报道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外治亚组的3个试验[26~28]共167例,其中复方雷公藤制剂外治组90例,出现皮肤局部红点、瘙痒者4例,其中1例第4周停止用药外,余3例坚持用药,症状没有加剧,停药后皮肤过敏症状消失;安慰剂组77例,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者。空白对照亚组的1个试验[30]共60例,其中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组40例,出现不良反应者4例(10%),均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20例,9例(4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2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能恢复正常。
4 讨论
本系统评价纳入的8个RCTs,样本含量均较小,其中6个存在严重的方法学质量欠缺,且有些试验[26,31,32]报告的基线数据不明确,导致基线可比性不明确,存在多种偏倚的可能性较大。且各试验样本含量均较小,尤其是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组中的
与缓解病情药对照亚组样本量仅为20例,使得其结果的可靠性大大下降。另外,中医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应参照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 for TCM)[34]写作,提高报告质量,让读者了解试验的详细信息。 外用亚组的结局指标提示,复方雷公藤制剂外用治疗RA的有效性,在缓解RA病情、减少触痛关节数以及肿胀关节数、降低ESR、CRP以及RF方面有疗效(P≤0.05),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为4.4%(4/90),因不良反应退出率为3.1%(2/65)。内服亚组中的空白对照亚组的结局指标表明,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治疗RA有效,在减少触痛关节数以及肿胀关节数、降低ESR、CRP以及RF方面有疗效(P<0.05);与非甾类药对照亚组的结局指标显示,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治疗RA有效(P<0.01);与缓解病情药对照亚组结局指标提示,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在有效性、减少肿胀关节数以及降低ESR、CRP、RF方面疗效与缓解病情药无明显差异(P>0.05)。内服亚组中只有1个试验[30]报道了不良反应,其中用复方雷公藤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40),空白对照亚组为45%(9/20),各种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均能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此试验基础治疗为一种非甾类药与两种缓解病情药联用,而用复方雷公藤制剂内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小于不用复方雷公藤制剂组(空白对照组),提示中药复方制剂是不是具有降低西药副作用的作用。
中药雷公藤治疗RA是否有效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CV Little等[35]在Cochra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