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红袍胃安主要药效学的拆方研究

4: 使药(甘草);方5: 全方(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甘草);方6: 君药+臣药(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方7: 君药+佐药(大红袍+白术+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方8: 君药+使药(大红袍+白术+甘草);方9: 臣药+佐药(厚朴+马蹄香+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方10:臣药+使药(厚朴+马蹄香+甘草);方11:佐药+使药(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甘草);方12:空白对照组。

  2.2 分组及药液制备

  2.2.1 实验大鼠分组情况随机分为15组:即拆方的12个组、两个阳性药对照组(香砂平胃颗粒和雷尼替丁胶囊)和模型对照组。

  2.2.2 实验小鼠分组情况均随机分为13组:即拆方的12个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香砂平胃颗粒)。

  2.2.3 给药剂量均为临床人用量的25倍(按公斤体重折算),灌胃给药,1次/d。

  2.2.4 药液制备按原处方剂量称取各组药材分别用冷水浸泡20 min,煮沸后再煎煮30 min,双层纱布过滤,药渣再加水煮沸20 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所需的体积,置冰箱内4℃保存备用。

  2.3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实验数据如有偏态,则用参比差值法。数据均用SPSS12.0软件处理。

  2.4 慢性胃炎模型的制备[4]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药物组,每组10只,每5只一笼,雌雄分笼喂养。第1个月每隔5 d,第2个月

每隔7 d,经口灌服60%的乙醇溶液一次,每次每只2 ml,其间以pH 7.0~7.8、20 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取代水随意饮用,第3个月分别用30%乙醇溶液及20 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每隔3 d轮换1次随意饮用。

  2.5 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液分泌的影响[5]按文献方法进行慢性胃炎模型造模3个月后,第4个月开始给大鼠灌胃给药,连续灌服30 d,末次给药前禁食24 h,禁食期间可自由饮水,于末次给药前在乌拉坦麻醉下施幽门结扎术。结扎好立即十二指肠给药,空白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缝合腹壁切口,停止供食供水,结扎后6 h处死大鼠,摘取胃并收集胃液于离心管,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计算胃液量,取上清液作胃液分析(酸碱滴定法)。在胃内注入10 ml 10%福尔马林固定,用线扎紧食道,让胃充分展开,作病理切片检查。

  胃液分析:①pH值测定:将胃液倒入1 ml小烧杯中,用自动电位滴定计测定胃液的pH值,(对于胃液量少于1 ml者用精密pH试纸测定pH值);②胃酸测定:(酸碱中和滴定法)取胃液2 ml置于小三角烧瓶中,加入酚酞2滴,用滴定管慢慢用0.02 mol/L NaOH滴定,同时不断摇动,滴定至微红色不退为止,即为总酸度滴定终点,记录滴定耗NaOH毫升数。计算总酸度(μEq/L)=消耗NaOH总毫升数×10。结果见表1。表1 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P﹤0.05,△△P﹤0.01;与香砂平胃组比较,★P﹤0.05,★★P﹤0.01;n=10

  结果表明:实验动物经造成慢性胃炎的模型后,胃液总酸度和胃液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对胃液pH值影响不显著。造模动物经给药后,除方10外,胃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方3、方4和方9能极显著降低胃液的总酸度(P<0.01),方2和方11降低胃液总酸度的作用次之(P<0.05),其余各组均不显著。

  2.6 在体胃蛋白酶活性测定(mett氏改良法)[5]用定量吸血毛细管灌满蛋清(注意管内应无气泡)。然后放在85℃热水中使蛋白凝固,实验时取上述幽门结扎大鼠的胃液0.3 ml放入10 ml的试管中,加0.05 mol/L的HCl溶液4.5 ml摇匀,放进5 cm长蛋白管两根,在37℃恒温水浴中孵育24 h,取出蛋白管,测量蛋白管两端透明部分的长度(mm),以四端之值取平均值。胃蛋白酶活性单位=平均值2×16。经统计比较。结果见表2。表2 对大鼠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对胃蛋白酶活性影响:实验动物经造成慢性胃炎的模型后影响不显著,方5有增强的趋势,方7和方8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趋势。其余各给药组均不显著。(由于胃液量的限制,测定胃蛋白酶的例数较少,甚至有的组没有足够的胃液测定该指标,所以现做以简单说明,用t检验或tˊ检验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养胃安神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6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