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浅议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6]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后拔罐5~10min,使之出血约2~5ml,再点刺少商、关冲穴,使出血1~2ml,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0例,有效率为97.50%,其疗效优于口服扑热息痛组。陈月琴[7]取大椎穴点刺并挤出血数滴,加用火罐拔血,留罐10分钟左右,出血2~5ml,治疗感冒高热100例,有效率为98%。

  泻火解毒

  多以点刺之法,常用阿是穴或某些特定穴。治疗炎症性疾病,如痈肿、疔疮、口糜、针眼等,疗效显著。

  1.乳痈 乳痈是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又称急性乳腺炎。乳痈初起,脓尚未成者,取至阳穴点刺放血5~10滴,一般1d~3d即可痊愈。病情较重者加刺肩井,排乳不畅者加刺少泽,发热恶寒较甚者加刺大椎。至阳为督脉之要穴,督脉主一身之阳,“至阳”则有阳气至极之意,法用刺血,直泻热毒阳邪,故能收到很好疗效。对脓已成或溃破的乳痈患者,也能起到清热解毒、排脓敛疮的作用[8]。

  2.红丝疔 红丝疔是一种较危险的淋巴管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发于四肢,因有红丝迅速向上蔓延走窜,故而得名。王英莲等[9]用刺血疗法治疗该病,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红丝疔的红线末端(未到之处)点刺3~5针,然后从末端向始端方向,每隔1寸(同身寸)点刺1针,使点刺部位微微出血为度,并点刺双侧耳尖后挤出3~5滴血。最后在红丝疔起点的皮肤破损或感染灶处用如意金黄膏外敷。治愈率达100%。

  3.口糜 徐建勇等[10]采用局部点刺方法治疗口腔溃疡。患者取坐位,张口暴露溃疡面,三棱针及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持针对准溃疡处快速刺入0.2~0.3cm,立即退出,局部出血2~3滴。结果96例患者经1次治疗全部痊愈。

  4.针眼 针眼西医称“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感染性病变,大部分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治疗针眼可用耳尖穴放血。宫育卓等[11]采用耳尖放血治疗初期麦粒肿,观察临床疗效。治疗组30例,单侧耳取穴,术者先用拇、食指将耳尖部推擦揉捻至发热充血,再将耳廓由后向前对折,取准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迅速点刺,挤出鲜血10~15滴,再用消毒棉签擦净止血,每天2次。对照组30例,于早、中、晚各热敷1次,睡前用红霉素眼膏外搽患眼局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表明耳尖放血疗效优于外用药。

  祛瘀生新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对于久溃不愈的臁疮一证,运用刺血疗法能够放出瘀血,使新鲜血液流入组织,发挥营养作用,利于组织生长。刺血时以散刺为主。

  魏如清[12]先在臁疮疮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用镊子酌量去掉疮口边缘形似橡皮圈灰白色的厚坚皮。取三棱针沿疮周围瘀斑处快速垂直刺血。刺法由密至疏,由深至浅,针距2~3mm,以拔针见血如珠为度。每周刺血两次,待疮周暗紫色瘀血转至红色为止。刺血疗法毕,疮面覆盖红纱条。结果总有效率为93%。邵士民[13]在臁疮皮损区及其周边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或九号注射针头,在皮损周边散刺放血,必要时配合溃疡区中心刺血,并视病情,病在内侧配刺内踝,在外侧配刺外踝,均拔罐以助祛瘀。隔日治疗1次。结果40例患者均获近期治愈。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

  凉血祛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放血疗法可用

于风邪引起的面瘫、瘾疹等疾病。

  治疗面瘫常用太阳、下关、翳风、颊车、阳白、牵正等穴。连远义[14]单纯使用放血疗法治疗面瘫120例。选用患侧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地仓、牵正和人中穴。治疗时选2~3穴,先以三棱针点刺,如出血量太少,则加以拔罐。每穴出血量1至数毫升。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急缓、体质的强弱等因素灵活掌握出血量。一般情况下,病急、体强者出血量宜多,反之则宜少。每天1次,各穴轮换,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最多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94例,好转24例,无效2例。连氏认为,放血疗法是最为快捷的泻法,尤其在发病之初用之,更能直折其锋,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故临床用于病程短、病势急者,疗效卓著;而对病程较长的陈旧性面瘫,则疗效欠佳。

  治疗瘾疹常用血海、曲池、阴陵泉、膈俞、三阴交等穴。沈中秋等[15]以刺络放血为主治疗顽固性荨麻疹296例,用三棱针在大椎、肺俞上点刺3下,后用真空罐抽血3~5ml,间隔3~5天点刺一次。配合每日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针刺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有效率达100%。

  通络止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浅议 脉经 一书性质
    浅议天麻 赤箭 徐长卿 鬼督邮名实考
    浅议咽唾养生术
    浅议 三家医话 成书缘由
    浅议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浅议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浅议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初诊处方的用
    浅议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浅议 咳嗽 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与中医治疗
    浅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