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荆防败毒散临床应用体会

查,均无异常,曾服用抗生素无效。中医辨证 为中阳不足,寒邪客肺。治当温阳通络,发表散寒。以荆 防败毒散加减治疗。药用:荆芥、防风各12g,独活、羌 活、柴胡、川芎、炙甘草、蝉蜕各6g,前胡、桔梗、桂枝各 9g,细辛3g,炙紫菀18g,款冬花10g。水煎服,3剂。复 诊,咳嗽、咽痒明显减轻。继服5剂,诸症悉除,随访未 复发.
    按:咳嗽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 较多,但是夜间发作为主的咳嗽,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 与生活,久治难愈,最为患者苦恼。夜咳特征为白天不 咳或少咳,入暮则咳嗽加剧,尤以入睡前后为剧,究其 原因,患者多因受凉引起,表现咳嗽,痰白粘或泡沫样, 不易咳出,以夜间就寝时发作为主,需咳出少量痰后方 舒,多由于感受外邪之时,失治,或过用清肺寒凉中药, 或过早使用收涩之品,导致表邪未解,由外入里,肺失 宣肃,津液停聚成痰成饮,痰从寒化,寒痰内伏。盖人之 阳气在夜间最弱,而阴气最盛,本已肺气宣降失常,气 血不畅,更加之阴寒凝滞,故而阴血运行更加受阻,停 而成瘀,发为夜咳。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咳嗽夜间 发作时间及伴随症状,用荆防败毒散加蝉蜕、紫菀、冬 花进行治疗,取效颇好.
    4 寒哮病 陈某,男,53岁。2006年1月20日就 诊。患者于2年前患咳嗽,日渐加重,背部有冷感。因居 住环境差,反复感寒,咳喘痰并作,抗炎平喘药逐渐不 效,见呼吸急,喉中哮鸣,胸闷动则盛,痰多,咯吐不爽, 怕冷,背恶寒,脉弦紧,舌质淡红、苔白腻。血常规、胸片 检查无异常。属风寒客于肺,用荆防败毒散加炙麻黄、 附片,散寒发表止哮。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 胡、枳壳、桔梗、炙麻黄、制附片各10g,前胡12g,茯苓 15g,桂枝、款冬花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6剂 后其症好转。继服上方15剂至今未发.
    按:寒哮是风、寒、湿邪侵袭于肺,多为早期失治或 误治,致使邪气滞于肺。闭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 痰,痰气相搏,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挛急而生寒 哮。风、寒、湿之邪为诱因,寒痰壅盛为主因,除喉中哮 鸣,咳喘外,兼有背冷、咽痒、喷嚏、畏寒等症存在。治疗 以表里兼顾,复顾兼症可也。用荆防败毒散加炙麻黄、 附片散寒发表止哮,收效良好.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脏腑经络为 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辨证是 中心。证是中医对某一特定疾病阶段的病理本质的概 括。在临床上疾病不一样,只要出现同一证,就可以用 同一方法治疗,即“异病同治”,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中 医的经方对证不对病,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方可用于数十种病。上述病症究其原因,均与风邪 侵袭有关,故对“祛风除湿散寒”之荆防败毒散通过加 减,治疗上述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特色.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