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率也逐年降低,3项指标的4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详见表3。 表3 2000~2003年监督和指导临床科室情况比较 (略)
*表示:P< 005
25 2000~2003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率也逐年上升,科室的综合目标扣分率也明显下降,报告及时率亦逐年上升,详见表4。
表4 2000~2003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科室的综合目标扣分与报告及时情况一览表 (略)
3 讨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传染病防治管理方法是预防保健科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职能科室协助,从全院的角度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各临床科室;主管院长、质量控制科监督预防保健科的工作,检验预防保健科的督导水平,提高疫情处理的反应能力,提升医院的疫情处理质量。
传染病漏报率为0,未出现疫情引发的不良后果,报告及时率和疫情处理及时率逐年上升;表明医院在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理成效显著,所采取的措施得当,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点,及时发现、报告对及时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甚为关键。完整的资料和信息是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1]。结果显示,经过有效执行传染病的报告和疫情处理及时率,传染病个案调查及时率、完整率逐年上升。表明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有进一步的认识,利于辖区控制传染病。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熟练掌握传染病报告知识,坚持做好门诊日记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加强自查力度,减少漏报告和迟报[1],按医院要求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强化法律意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明显提高培训率。由表4可知,随着预防保健科对各科传染病报告的监督和指导,综合目标分值与经济扣钩,科室的综合目标扣分率也明显下降,说明加强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其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思想,对控制疫情蔓延,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发生了40余种新的传染病,其中20种我国存在或可能存在。因此,医务人员要识别传染病的特征、发现线索,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基础,要得到全面、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关键在于搞好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4]。在预防保健科的督导下,检验科、病理科等辅助科室也更深刻了解如何发挥疫情处理中的作用,发现传染病阳性结果,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发出报告;若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阳性结果在向送检科室发报告的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为防止疫情漏报多设了一道防线,有效地提高了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疫情处理率。
由此可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方法是有效的。良好的运行机制一靠制度,二靠教育,三靠奖罚,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5]。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与奖惩挂钩,增强了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制度,认真对待此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传染病防治能力。我们赞同杨氏认为目标责任制是医院传染病得以准确、及时报告的根本保证[2]这一观点。医院的做法与罗氏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3]的观点一致,保障了传染病疫情来临时有章可循,按流程运行。
医院要依实际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方法,才能真正促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革莉桂林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1):86~87
[2] 方艳,李灵辉,李东悦,等广东省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质量评估[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1):37~3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