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2002~2004年我院慢病报告情况,为指定慢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CDC慢病报告卡要求,对我院2782例慢病报告卡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6种慢病构成分别为脑卒中1270例(45.65%)、高血压669例(24.05%)、恶性肿瘤469例(16.86%)、冠心449例(16.14%)、糖尿病373例(13.41%)、糖尿病低减42例(1.51%)。结论 心脑血管病为主要的慢病报告病种。要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报告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1]。它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治愈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经发生变化,慢病成为了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实行慢病登记报告制度,坚持连续性的慢病发病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本地区慢病的动态变化,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慢病报告要求,我院于2001年开始了慢病的监测报告工作。现将2002~2004年的慢病报告卡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慢病报告要求,我院门诊或住院首诊医生对凡是符合下列要求者进行报卡处理:1)2001年1月1日后发病的新发病例;2)具有本市户口或在本市居住满5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超过28天后又复发者。
1.2 方法
所有符合要求的慢病报卡资料均输入计算机并应用Excel软件处理。
2 结果
2002~2004年共报告慢病卡2782张。其中2002年报告793张,2003年报告811张,2004年报告1178张。
2.1 6种慢病构成比
见表1。表1 2782例6种慢病构成比(略)
2.2 6种慢病的年龄分布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布:44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岁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者。见表2。表2 2782例6种慢病患者年龄分布(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1)2002~2004年我院慢病报告依次顺位为脑卒中(45.65%)、高血压(24.05%)、恶性肿瘤(16.86%)、冠心(16.14%)、糖尿病(13.41%)、糖尿病低减(1.51%)。可见心脑血管疾病仍为主要的慢病报告病种。而许多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及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2]。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人群高血压的干预防治工作,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2)从年龄别结构看,各慢病报告组均以60~岁组为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普遍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有关,加上老年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慢病相关危险行为因素较难改变,因而老年人易成为慢病的患病主体。可见在慢病的防治过程中,对于老年人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总之,慢性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患,它是遗传、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慢病的预防,只有采取整合的预防策略才是最有效的。只有政府极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干预手段,使人们的慢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李立明,吕筠.慢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