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非肝炎病毒感染与肝损害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 with non hepatitis virus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 and hepatic injury.
QIN Gang,ZHANG Shi-wei.
(Anshan Municipal Hospit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Anshan114011,Liaoning,P.R.China)
摘要:目的 了解传染病中非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损害。 方法 对住院的非肝炎病毒患者进行肝功能化验包括黄疸指数和丙氨酸转氨酶。 结果 356例患者中麻疹病毒感染的肝损害率为30.4%、出血热病毒为86.25%、乙脑病毒为37.5%、风疹病毒为17.5%、腮腺炎病毒为11.7%、EBV为71.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36%、轮状病毒为0。 结论 传染病中非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能引起肝损害,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非肝炎病毒;病毒性疾病;肝功能
为了探讨传染病中肝炎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与肝损害的关系,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对1999~2002年间收治的356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血清学检测,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组病例均为1999~2002年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210人,女性146人;年龄6个月~60岁。均确诊为病毒性疾病,共8种,包括EB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乙脑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其中每名患者只感染其中的一种病毒。由于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无法开展病毒分离,只能靠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测。8种病毒性疾病均可临床诊断,其中6种可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轮状病毒除外)。
1.2 肝脏损害指标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时或1周内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于住院1周后复查。肝损害主要指标有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全部病例化验肝系列,酶标ELISA法,所有病历甲、乙、丙、丁、戊型肝染病毒均为阴性。
2 结果
8种病毒感染中有7种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只有轮状病毒感染未检测出肝损害(见表1)。表1 病毒感染与肝损害指标(略)
3 讨论
传染病中非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能引起肝脏损害,肝损害率在11.7%~86.25%不等。其中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EBV感染为重,分别为86.25%和71.4%。
疱疹病毒组有EB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V感染引起的肝损害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肝损害率为71.4%、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为25%。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入院者2例,以发热待查入院者3例,后经化验肝系列排除病毒性肝炎,以化验血清特异性IgM和句嗜异性凝集化验后确诊为EBV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害为36%。 ALT程度升高,无一例出现黄疸,上述2种疾病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害,国内外早有报导,肝损率一般50%左右 [1] 。本文80例,肝损害率达86.25%,远远高于国内外报导,其特点为:①ALT异常者普遍(69/80例),ALT呈中度以上升高者占48例,占异常者71%(49/69),其中>1000U/L达8例。②胆红素升高者8例,占10%(8/80),其中有2例高达126.1lumol/L,此2例患者均已死亡,说明出血热患者伴有高黄疸者预后不良。③肝功能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本文资料提示出血热病毒感染造成肝损害较普遍,在出血热的诊疗过程中注意肝功能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护肝处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