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患者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有研究表明 [2]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2)在为患者注射后及拔输液针头后应立即小心地将针头放入硬盒内,严禁针头套回套。(3)在加药液折安瓿时,戴手套,采用专制折安培器折断安瓿,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瓿,这样可以避免折安瓿时玻璃划伤双手。 4.6 护士在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 (1)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之后,用75%的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预防性用药: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针头所刺伤,应在4h内,最迟不超过24h进行预防用药,可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给予预防。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也可采取预防接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可预防某些血液性疾病(如乙肝等)的发生。(3)护士心理干预:护士在发生皮肤锐器伤时有可能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悲观、恐惧心理,特别是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刺伤时其表现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所以,相关管理层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同时,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以增强护士战胜恐惧、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军,白杨,等.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护理研究,2004,18(1):8.
2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凋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4.
上一页 [1] [2]